出自宋代柴望《送朱南山開蜀閫》:
殿上傳宣內(nèi)引官,一封歷歷奏忠肝。
八千里路先聲至,百萬都人夾道觀。
節(jié)度晉公先授鉞,淮陰韓信舊登壇。
擎天正要中流柱,莫擬人間蜀道難。
注釋參考
擎天
(1).托住天。形容堅(jiān)強(qiáng)高大有力量。 唐 孟郊 《懷南岳隱士》詩:“見説 祝融峯 ,擎天勢似騰。”《宋史·外戚傳·劉永年》:“生四歲…… 仁宗 使賦《小山詩》,有‘一柱擎天’之語?!薄端疂G傳》第十七回:“ 梁山泊 中,聚一伙擎天好漢?!?王西彥 《尋常事》:“幾株擎天老樟樹,矗立在路邊?!?/p>
(2).形容重大。 清 無名氏 《論語齊景公待孔子五章》彈詞:“自古大道屬 文宣 ,他把那擎天擔(dān)子一肩擔(dān)。”
正要
(1).謂端正東西的方位。《文選·左思〈魏都賦〉》:“闡鉤繩之筌緒,承二分之正要?!?呂延濟(jì) 注:“承二分之正要者,言取春分、秋分之日日影正時(shí),以正東西之位。”一說謂端正南北的方位。 張銑 注:“言考度星日,以定南北也?!?/p>
(2).剛要;正預(yù)備。《水滸傳》第十一回:“灑家正要捉你這廝們,倒來拔虎鬚?!?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訪翠》:“俺正要訪他,恰好到此?!?茅盾 《子夜》十三:“他跺了一腳,正要發(fā)作,那 阿珍 卻軟化了?!?/p>
中流
中流 (zhōngliú) 水流的中央;渡程中間 midstream 大石當(dāng)中流。——宋· 蘇軾《石鐘山記》 使船保持在中流駛行 江河的中段 midstream 長江中流 中等 medium擬人
擬人 (nǐrén) 把事物人格化的修辭方式 personify蜀道難
(1).樂府《瑟調(diào)曲》名。 南朝 梁簡文帝 、 劉孝威 等均有此作, 唐 李白 所作尤有名?!稑犯娂は嗪透柁o十五·瑟調(diào)曲五》引 唐 吳兢 《樂府解題》:“《蜀道難》備言 銅梁 、 玉壘 之阻,與《蜀國絃》頗同。”《樂府詩集·相和歌辭十五·瑟調(diào)曲五》引《尚書談錄》:“ 李白 作《蜀道難》以罪 嚴(yán)武 ,后 陸暢 謁 韋南康 皋 於 蜀郡 ,感 韋 之遇,遂反其詞作《蜀道易》云:‘蜀道易,易於履平地?!?/p>
(2).謂入 蜀 道路的艱難。 清 洪昇 《長生殿·驚變》:“在深宮兀自嬌慵慣,怎樣支吾 蜀 道難!我那妃子呵,愁殺你玉軟花柔要將途路趲?!?清 張問陶 《高碑店垂絲古柳》詩:“平原繫馬五更寒,萬里重來 蜀 道難。”
柴望名句,送朱南山開蜀閫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