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陽枋《讀易書懷》:
家家住坐長安道,日問長安何草草。
春到驪山渭水深,拂石臨流苦不早。
萬戶千門鎮(zhèn)日開,無邊風(fēng)月隨人好。
滿城花柳斷鶯腸,芳菲易歇天難老。
注釋參考
家家
家家 (jiājiā) 每戶 every family住坐
(1).居住。《新編五代史平話·晉史下》:“堡中有佛舍,尼名 孫深意 的,在堡上住坐,以妖術(shù)惑眾。” 元 無名氏 《度柳翠》楔子:“俺是這 抱鑑營街 積妓墻 下住坐?!?/p>
(2).謂起居、生活?!肚皾h書平話》卷下:“大夫歸去,傳示吾兄:三王安穩(wěn)住坐,圣王已無疎失。”
(3).駐守;駐扎。 宋 蘇轍 《論前后處置夏國乖方札子》:“二寨既於 元豐 五年廢罷……見今無使臣兵馬住坐。” 宋 司馬光 《涑水記聞》卷十一:“今若開 永洛城 一帶道路,其城寨之外必漸有人煙耕種,蕃部等更不敢當(dāng)?shù)雷∽!?/p>
長安道
漢 樂府《橫吹曲》名。內(nèi)容多寫 長安 道上的景象和客子的感受,故名。 南朝 陳后主 、 徐陵 和 唐 代 韋應(yīng)物 、 白居易 等均寫有此曲。句式長短錯(cuò)落不一。參閱 唐 吳兢 《樂府古題要解》。
長安
[Chang'an] 長安地名始于秦朝,西漢、隋、唐等朝的都城,在今陜西西安一帶
詳細(xì)解釋(1).古都城名。 漢高祖 七年(公元前200年)定都于此。此后 東漢 獻(xiàn)帝 初、 西晉 愍帝 、 前趙 、 前秦 、 后秦 、 西魏 、 北周 、 隋 、 唐 皆于此定都。 西漢 末綠林、赤眉, 唐 末 黃巢 領(lǐng)導(dǎo)的農(nóng)民起義軍也曾建都于此。故城有二: 漢 城筑于 惠帝 時(shí),在今 西安市 西北。 隋 城筑于 文帝 時(shí),號(hào) 大興城 ,故址包有今 西安城 和城東、南、西一帶。 唐 末就舊城北部改筑新城,即今 西安城 。
(2). 唐 以后詩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稱。 唐 李白 《金陵》詩之一:“ 晉 家南渡日,此地舊 長安 。” 宋 周密 《武林舊事·淳熙八年》:“雪卻甚好,但恐 長安 有貧者?!?清 龔自珍 《同年馮文江索詩贈(zèng)行》:“ 馮君 才大行孔修,少年挾策 長安 游。”
草草
草草 (cǎocǎo) 馬虎;簡陋從事;不細(xì)致或不全面;慌亂 hastily;carelessly;roughly 元嘉草草,封狼居胥,贏得倉皇北顧。——宋· 辛棄疾《永遇樂·京口北固亭懷古》 他草草收拾了一下,背著包就往東站趕陽枋名句,讀易書懷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