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譽(yù)者不忠,飾貌者不情
出自兩漢 戴圣《大戴禮記·文王官人第七十二》:
摘自《大戴禮記·文王官人第七十二》
解釋:當(dāng)面奉承的人往往不忠實(shí);掩飾面目的人往往沒有真情。
原文摘要:
以親,貨賄以交,接利以合,故得望譽(yù)征利,而依隱於物,曰貪鄙者也。質(zhì)不斷,辭不至;少其所不足,謀而不已,曰偽詐者也。言行亟變,從容謬易,好惡無常,行身不類。曰無誠志者也。小知而不大決,小能而不大成,顧小物而不知大論,亟變而多私,曰華誕者也。規(guī)諫而不類,道行而不平。曰巧名者也。故事阻者不夷,畸鬼者不仁,面譽(yù)者不忠,飾貌者不情,隱節(jié)者不平,多私者不義,揚(yáng)言者寡信。此之謂'揆德'。"王曰:"太師!女推其往言,以揆其來行;聽其來言,以省往行;觀其陽,以考其陰;察其內(nèi),以揆其外。是隱節(jié)者可知,偽飾無情者可辨,質(zhì)誠居善者可得,忠惠守義者可見也。"王曰:"於乎敬哉!女何慎乎非心?何慎乎非人?
注釋參考
面譽(yù)
面譽(yù),面諛 (miànyù) 當(dāng)面贊諭恭維別人 praise sb. to his face 好面譽(yù)人者,亦好背而毀之?!肚f子·盜跖》飾貌
(1).顯示于儀表?!抖Y記·樂記》:“合情飾貌者,禮樂之事也?!?孔穎達(dá) 疏:“禮以檢跡於外是飾貌也?!?陳澔 集說:“飾貌者,禮之檢於外?!?/p>
(2).裝飾表面?!妒酚洝ざY書》:“ 孝文 即位,有司議欲定儀禮, 孝文 好道家之學(xué),以為繁禮飾貌,無益於治,躬化謂何耳,故罷去之。”
(3).修飾容貌。 漢 劉向 《說苑·建本》:“儀狀齊等,而飾貌者好?!薄逗鬂h書·李固傳》:“大行在殯,路人掩涕, 固 獨(dú)胡粉飾貌,搔頭弄姿?!?宋 劉敞 《無為軍錄事參軍馬易簡可太子中舍致仕》:“控搏利祿者,至於遷籍損年,飾貌匿衰,以緩?fù)诵葜??!?/p>
不情
(1).不近人情;不合情理。 三國 魏 嵇康 《與山巨源絕交書》:“欲降心順?biāo)?,則詭故不情?!?唐 劉禹錫 《汴州刺史廳壁記》:“凡曲防苛禁不情乖體者,悉剗之,一出乎令典?!?明 劉基 《郁離子·大人不為不情》:“是故不情之事,大人不為之。” 魯迅 《朝花夕拾·二十四孝圖》:“正如將‘肉麻當(dāng)作有趣’一般,以不情為倫紀(jì),誣蔑了古人,教壞了后人。”
(2).無情;薄情?!缎绿茣げ掏⒂駛鳌罚骸?滔 雖大弟,多變不情,如假以兵,是嫁之禍也?!?宋 岳飛 《謝講和赦表》:“蓋夷虜不情,犬羊無信,莫守金石之約,難充谿壑之求?!?清 劉瀛 《珠江奇遇記》卷二:“ 阮 曰:‘ 琴 大不情!’ 琴 含淚曰:‘人若有情,妾身胡為流落至此!’言下淚簌簌不止?!?/p>
戴圣名句,大戴禮記·文王官人第七十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