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馬戴《送和北虜使》:
路始陰山北,迢迢雨雪天。
長城人過少,沙磧馬難前。
日入流沙際,陰生瀚海邊。
刀環(huán)向月動,旌纛冒霜懸。
逐獸孤圍合,交兵一箭傳。
穹廬移斥候,烽火絕祁連。
漢將行持節(jié),胡兒坐控弦。
明妃的回面,南送使君旋。
注釋參考
漢將
漢 代將軍。亦借指其他漢族政權(quán)的將軍。 南朝 梁 虞羲 《詠霍將軍北伐》:“擁旄為 漢 將,汗馬出 長城 。” 唐 杜甫 《秦州雜詩》之十:“ 薊門 誰自北, 漢 將獨征西?!?/p>
持節(jié)
[take ancient flag with yak's tail] 拿看旄節(jié)。節(jié),旄節(jié),也叫符節(jié),以竹為竿,上綴以旄牛尾,是使者所持的信物(即憑證)
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(jié)送 匈奴使留 漢者。——《漢書·李廣蘇建傳》
詳細解釋(1).古代使臣奉命出行,必執(zhí)符節(jié)以為憑證?!妒酚洝堘屩T唐列傳》:“是日令 馮唐 持節(jié)赦 魏尚 ,復(fù)以為 云中 守?!?唐 韓愈 《送殷員外序》:“丞相其選宗室四品一人,持節(jié)往賜君長,告之朕意?!?明 張煌言 《曹云霖中丞<從龍詩集>序》:“予亦奉命持節(jié)護 張侯軍 ?!?/p>
(2).官名。 魏 晉 以后有使持節(jié)、持節(jié)、假節(jié)、假使節(jié)等,其權(quán)大小有別,皆為刺史總軍戎者。 唐 初,諸州刺史加號持節(jié),后有節(jié)度使,持節(jié)之稱遂廢。《南史·夷貊傳上·林邑國》:“詔以為持節(jié),督緣海諸軍事,威南將軍, 林邑王 ?!眳㈤啞端螘ぐ俟僦旧稀?、《舊唐書·職官志三》、《新唐書·百官志四下》。
(3).保持節(jié)操。 明 李東陽 《贈右諭德謝君序》:“推是以往,則其他日必能持節(jié)秉義,不為諛説骫行以負天下,豈獨以文章占之哉!”
胡兒
(1).指胡人。多用為蔑稱。《漢書·金日磾傳》:“﹝ 日磾 既親近,﹞貴戚多竊怨,曰:‘陛下妄得一胡兒,反貴重之?!?唐 李頎 《古從軍行》:“胡雁哀鳴夜夜飛,胡兒眼淚雙雙落?!?五代 江為 《塞下曲》:“胡兒移帳寒笳絶,雪路時聞探馬歸?!?宋 陸游 《聞武均報已復(fù)西京》詩:“胡兒敢作千年計,天意寧知一日回。” 明 王世貞 《將軍行》:“碧眼雙胡兒,慣騎 大宛 駒?!?太平天囯 用為對 清 朝統(tǒng)治者的蔑稱?!短教靽朐姼柽x·天兵天將猛似虎》:“ 天京 天兵威似猛虎, 漢口 胡兒敗若寒鷄?!?/p>
(2). 清 末 民 初泛用為對外國人的蔑稱。 黃鈞 《新年感事》詩之一:“試看歌舞歡騰地,又見胡兒策馬來?!?于右任 《戰(zhàn)爭的孤兒》詩之二:“東村屋煨盡,西郊人逃亡;吾父擊胡兒,何時死戰(zhàn)場?”
(3).指胡人的兒童。 唐 高適 《營州歌》:“虜酒千鐘不醉人,胡兒十歲能騎馬?!?唐 李益 《登夏州城觀送行人賦得六州胡兒歌》:“六州胡兒六蕃語,十歲騎羊逐沙鼠?!?/p>
(4).果核。 元 張國賓 《薛仁貴》第三折:“你道不曾摘棗兒,口里胡兒那里來?”
控弦
(1).拉弓;持弓?!妒酚洝ば倥袀鳌罚骸笆菚r 漢 兵與 項羽 相距,中國罷於兵革,以故 冒頓 得自彊,控弦之士三十餘萬?!?唐 崔元翰 《奉和登玄武樓觀射即事書懷賜孟涉應(yīng)制》:“飲羽連百中,控弦踰六鈞?!?元 馬致遠 《漢宮秋》楔子:“當(dāng) 秦 漢 交兵之時,中原有事,俺國強盛,有控弦甲士百萬?!薄独m(xù)資治通鑒·宋孝宗淳熙三年》:“ 邦彥 至 金 , 金 人拒不納。既旬餘,乃命引見,夾道皆控弦露刃之士, 邦彥 大怖,不能措一詞而出。”
(2).借指士兵。 漢 賈誼 《新書·匈奴》:“竊料 匈奴 控弦大率六萬騎?!?北魏 楊衒之 《洛陽伽藍記·永寧寺》:“部落之民,控弦十萬?!?唐 楊凝 《送客往夏州》詩:“夜投孤店愁吹笛,朝望行塵避控弦?!?清 屈大均 《幽州》詩:“控弦三十萬,強半是 遼東 ?!?/p>
馬戴名句,送和北虜使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迷霧大陸官方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