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第二弦索索,秋風(fēng)拂松疏韻落。
出自唐朝白居易《五弦彈-惡鄭之奪雅也》
五弦彈,五弦彈,聽者傾耳心寥寥。趙璧知君入骨愛,
五弦一一為君調(diào)。第一第二弦索索,秋風(fēng)拂松疏韻落。
第三第四弦泠泠,夜鶴憶子籠中鳴。第五弦聲最掩抑,
隴水凍咽流不得。五弦并奏君試聽,凄凄切切復(fù)錚錚。
鐵擊珊瑚一兩曲,冰瀉玉盤千萬聲。鐵聲殺,冰聲寒。
殺聲入耳膚血憯,寒氣中人肌骨酸。曲終聲盡欲半日,
四坐相對(duì)愁無言。座中有一遠(yuǎn)方士,唧唧咨咨聲不已。
自嘆今朝初得聞,始知孤負(fù)平生耳。唯憂趙璧白發(fā)生,
老死人間無此聲。遠(yuǎn)方士,爾聽五弦信為美,
吾聞?wù)贾舨蝗缡?。正始之音其若何,朱弦疏越清廟歌。
一彈一唱再三嘆,曲澹節(jié)稀聲不多。融融曳曳召元?dú)猓?br>聽之不覺心平和。人情重今多賤古,古琴有弦人不撫。
更從趙璧藝成來,二十五弦不如五。
注釋參考
第一
第一 (dì-yī) 排在最前的 the first (1st);firstly;primarily;at the head;in the first place 排名第一 首要的,最重要的 first;most important 質(zhì)量第一第二
第二 (dì-èr) the second (2nd);secondarily;secondly;in the second place弦索
(1).弦樂器上的弦。指弦樂器。 唐 元稹 《連昌宮詞》:“夜半月高弦索鳴, 賀老 琵琶定場(chǎng)屋?!?唐 顧云 《池陽醉歌贈(zèng)匡廬處士姚巖杰》詩:“弦索緊快管聲脆,急曲碎拍聲相連?!?陳毅 《頤和園五一春游紀(jì)盛》詩:“簫笛弦索齊奏,氣球直於蒼穹?!?/p>
(2). 金 元 以來,北方戲曲或曲藝多以絲弦樂器伴奏,后人因以“弦索”為北曲的代稱。如 金 董解元 《西廂記諸宮調(diào)》也稱《弦索西廂》。 明 沉寵綏 有《弦索辨訛》三卷。
絃索:同“ 弦索 ”。 1.樂器上的弦。多用作弦樂器的總稱。 唐 元稹 《連昌宮詞》:“夜半月高絃索鳴, 賀老 琵琶定場(chǎng)屋?!?宋 周邦彥 《解連環(huán)》詞:“燕子樓空,暗塵鎖、一牀絃索?!眳⒁姟?弦索 ”。
(2).彈奏弦樂。 宋 蘇軾 《虢國(guó)夫人夜游圖》詩:“宮中羯鼓催花柳, 玉奴 絃索 花奴 手?!?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·詞曲·弦索入曲》:“予幼時(shí),猶見老樂工二三人,其歌童也俱善絃索,今絶響矣?!?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鞏仙》:“ 惠 雅善歌,絃索傾一時(shí)。”
(3). 金 元 以來常稱用琵琶、三弦等弦樂伴奏的戲曲、曲藝為“絃索”。一般多指北曲。 清 王夫之 《讀四書大全說·孟子·離婁上篇一》:“於今世俗之樂,則南以拍板,北以絃索?!?清 二石生 《十洲春語》卷三:“數(shù)年以來,如 雙珠 之崑腔, 潤(rùn)寶 之絃索,并有盛名?!?姚華 《論文后編·目錄中》:“ 明 清 兩朝,南曲為盛,中 清 以后,曲就衰微。其行世者,鼓辭絃索諸調(diào),聲益變而辭益紛?!眳⒁姟?弦索 ”。
秋風(fēng)
秋風(fēng) (qiūfēng) 秋天的風(fēng) autumn wind疏韻
淡雅的韻致。 唐 白居易 《秋涼閑臥》詩:“露荷散清香,風(fēng)竹含疏韻?!?唐 白居易 《庭松》詩:“疏韻秋槭槭,涼陰夏凄凄?!?/p>
白居易名句,五弦彈-惡鄭之奪雅也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