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魏晉陶淵明《擬挽歌辭 其一》:
有生必有死,早終非命促。
昨暮同為人,今旦在鬼錄。
魂氣散何之?枯形寄空木。
嬌兒索父啼,良友撫我哭。
得失不復知,是非安能覺?千秋萬歲后,誰知榮與辱。
注釋參考
魂氣
魂靈?!抖Y記·郊特牲》:“魂氣歸于天,形魄歸于地?!?南朝 梁 江淹 《四時賦》:“實由魂氣愴斷,外物非救?!?唐 薛用弱 《集異記·李清》:“幸天未録吾魂氣,行將又及吾之生辰。” 康有為 《大同書》甲部緒言:“傳送於目耳,衝觸於魂氣?!?/p>
枯形
(1).指病體?!痘茨献印ぴ烙枴罚骸敖K身運枯形于連嶁列埒之門,而蹪蹈于污壑穽陷之中?!?高誘 注:“枯,猶病也。形,體也。” 清 周亮工 《庚子中秋與田無間王望如吳庭發(fā)賦》之四:“枯形依老樹,看月竟能圓?!?/p>
(2).謂尸體。 晉 陶潛 《擬挽歌辭》之一:“魂氣散何之,枯形寄空木?!?/p>
空木
(1).傳說 堯 死后用中空之木作棺。后因以為棺的代稱。 漢 劉向 《說苑·反質(zhì)》:“昔 堯 之葬者,空木為櫝,葛藟為緘?!?晉 陶潛 《擬挽歌辭》之一:“魂氣散何之,枯形寄空木?!?/p>
(2).光禿的樹木。 唐 陸龜蒙 《子夜四時歌·冬歌》:“南光走冷圭,北籟號空木?!?/p>
陶淵明名句,擬挽歌辭 其一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