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慧溫《五位》:
偏中正,過房之子初受命。
金剛腳下昆侖奴,腰間也佩毗盧印。
注釋參考
金剛
(1) [diamond]∶鉆石的略稱
(2) [king kong]∶美國三十年代拍攝一部怪獸電影,其主角是巨大的猩猩,叫金剛
(3) [giant]∶比喻身材巨大、孔武有力的人
(4) [insect] 〈方〉∶某些昆蟲(如蒼蠅)的蛹
(5) [Buddha's warrior attendant]∶佛教指佛的侍從力士,手執(zhí)金剛杵(古印度兵器)
詳細(xì)解釋(1).即金剛石。因其極堅(jiān)利,佛家視為希世之寶?!洞蟛胤〝?shù)》卷四一:“梵語跋折羅,華言金剛。此寳出於金中,色如紫英,百鍊不銷,至堅(jiān)至利,可以切玉,世所希有,故名為寳?!薄短接[》卷八一三引 晉 郭□ 《玄中記》:“金剛出 天竺 大秦國 ,一名削玉刀,削玉如鐵刀削木,大者長尺許,小者如稻米?!?南朝 梁 沉約 《謝齊竟陵王示<華嚴(yán)><瓔珞>啟》:“法身與金剛齊固,常住與至理俱存?!?唐 玄奘 《大唐西域記·縛喝國》:“伽藍(lán)北有窣堵波,高二百餘尺,金剛泥涂,眾寳廁飾?!?季羨林 等校注:“梵文Vajra,音譯跋折羅,即金剛石。佛教之金剛常喻堅(jiān)貞不壞。”
(2).引申喻如來之智慧。 唐 一行 《<大日經(jīng)>疏》卷十二:“金剛喻如來之秘密慧也。金剛無有法能破壞之者,而能破壞萬物,此智慧亦爾?!?/p>
(3).指金剛力士。執(zhí)金剛杵的佛的侍從力士。 宋 元照 《行宗記》卷二上:“金剛者,即侍從力士,手持金剛杵,因以為名?!?/p>
(4).指寺院山門內(nèi)所塑的天王像。《敦煌變文集·降魔變文》:“三門樓下素(塑)金剛,院院教畫丹青像。” 清 侯方域 《重修白云寺碑記》:“三年乃創(chuàng)大殿,建立三佛像,與夫金剛、羅漢、 韋馱 、伽藍(lán)之屬。” 清 李漁 《奈何天·誤相》:“纔進(jìn)得古剎迴廊,參了 韋馱 、謁了金剛?!?巴金 《爝火集·憶個(gè)舊》:“其實(shí) 李鑫 并不是身長丈二的金剛,然而他的人格放射出萬丈光芒。”
(5).見“ 金剛杵 ”。
(6).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(jīng)》略稱。 明 徐渭 《大蘇所書<金剛經(jīng)>石刻》:“《金剛》、《楞伽》二經(jīng),并 達(dá)磨 首舉以付學(xué)人者,而 文忠 并兩書之?!?/p>
(7).指五行中金的剛勁之氣?!稌x書·地理志上》:“ 梁 者,言西方金剛之氣強(qiáng)梁,故因名焉?!?/p>
(8).方言。指某些昆蟲(如蒼蠅)的蛹。
腳下
(1).腳底下。 唐 杜甫 《李鄠縣丈人胡馬行》:“頭上鋭耳批秋竹,腳下高蹄削寒玉?!薄吨熳诱Z類》卷二十:“問志學(xué)與立,曰:‘志是要求箇道,猶是兩件物事;到立時(shí),便是腳下已踏著了也?!薄独蠚堄斡洝返诎嘶兀骸安坏诵心_下覺得輕了許多,即驢子也不似從前畏難茍安的行動(dòng)。” 王洪濤 《莉莉》詩:“ 太行 在你的腳下,你在 太行 的懷里!”
(2).物體近地面的部分。 唐 白居易 《草茫?!吩姡骸安菝C?,土蒼蒼,蒼蒼茫茫在何處, 驪山 腳下 秦皇 墓?!?前蜀 貫休 《漁家》詩:“前山腳下得魚多,惡浪堆中盡頭睡?!薄豆沤裥≌f·宋四公大鬧禁魂張》:“來日午時(shí),你可將船泊于 蔣山 腳下南岸第七株楊柳樹下相候?!?/p>
(3).指鞋子?!毒劳ㄑ浴ぐ啄镒佑梨?zhèn)雷峰塔》:“便是雨不得住,鞋兒都踏濕了,教 青青 回家,取傘和腳下?!?/p>
(4).現(xiàn)在;馬上。 宋 錢愐 《錢氏私志》:“ 子瞻 若能腳下承當(dāng),把一二十年富貴功名賤如泥土。努力向前,珍重珍重!” 陳登科 《風(fēng)雷》第一部第五一章:“要是依著俺,腳下就動(dòng)手?!?孫犁 《風(fēng)云初記》十六:“去年的皇歷,今年不能使了。從腳下起,就得變個(gè)樣兒!”
昆侖奴
(1).古代豪門富家以 南海 國人為奴,稱“崑崙奴”?!端螘ね跣儌鳌罚骸坝謱櫼?崐崘 奴子,名 白主 。常在左右,令以杖擊羣臣?!?唐 裴铏 《傳奇·昆侖奴》:“時(shí)家中有 崑崙 奴 磨勒 ,顧瞻郎君曰:‘心中有何事,如此抱恨不已?何不報(bào)老奴?’” 宋 朱彧 《萍洲可談》:“ 廣 中富人多畜鬼奴……有一種近海者,入水眼不眨,謂之 崑崙 奴?!?/p>
(2).亦省稱“ 崑奴 ”。特指 昆侖 奴 磨勒 。 唐 裴铏 《傳奇·昆侖奴》有 昆侖 奴 磨勒 ,負(fù) 崔生 逾十重垣,與紅綃妓相會,并幫助出奔的故事。見《太平廣記》卷一九四。后因以借指熱心助人婚事者。 清 鈕琇 《觚賸·姜楚蘭》:“ 蘭 折簡致生曰:‘資 虬髯 之帑,濟(jì)鷫裘之困,未為過也。愿假 崑奴 ,速完 邛 遇?!?/p>
毗盧
(1).佛名。 毗盧舍那 (亦譯作 毘盧遮那 )之省稱。即 大日如來 。一說,法身佛的通稱。 宋 蘇轍 《夜坐》詩:“知有 毗盧 一逕通,信腳直前無別巧?!?/p>
(2).見“ 毗盧帽 ”。
釋慧溫名句,五位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