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朝李百藥《渡漢江》
東流既瀰瀰,南紀(jì)信滔滔。水激沉碑岸,波駭弄珠皋。
含星映淺石,浮蓋下奔濤。溜闊霞光近,川長曉氣高。
檣烏轉(zhuǎn)輕翼,戲鳥落風(fēng)毛。客心既多緒,長歌且代勞。
注釋參考
東流
東流 (dōngliú) 水向東流 water flow eastward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。——南唐· 李煜《虞美人》 向東流的水,泛指河川 waterways;water flowed eastward南紀(jì)
(1).《詩·小雅·四月》:“滔滔 江 漢 ,南國之紀(jì)?!?鄭玄 箋:“ 江 也, 漢 也,南國之大水,紀(jì)理眾川,使不壅滯;喻 吳 楚 之君能長理旁側(cè)小國,使得其所。”后因以指南方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王侍中為南蠻校尉詔》:“贊政南紀(jì),播惠西夏。” 宋 楊萬里 《讀罪己詔》詩:“中原仍夢里,南紀(jì)且愁邊。” 清 陳康祺 《燕下鄉(xiāng)脞錄》卷十三:“象齒焚身,禍延南紀(jì)?!?/p>
(2).即南戒。 唐 韓愈 《后苦寒行》之一:“南紀(jì) 巫 廬 瘴不絶,太古以來無尺雪。” 仇兆鰲 注引 李淳風(fēng) 《法象志》:“以天下山河分為兩戒,北紀(jì)所以限戎狄,南紀(jì)所以限蠻夷?!?清 趙翼 《滇城》詩:“南紀(jì)河山推重鎮(zhèn),前朝湯沐守通侯?!痹敗?南戒 ”。
滔滔
滔滔 (tāotāo) 形容大水奔流貌 torrential;surging 白浪滔滔 比喻言行或其他事物連續(xù)不斷 keeping up a constant flow of conversation;chatter like a magpie 他滔滔地辯論著,臉上興奮得通紅。——茅盾《第一階段的故事》 這使他們驕傲了,一路滔滔開向平型關(guān),…。—— 周立波《悼田守堯同志》 年滔滔而自遠(yuǎn)兮,壽冉冉而愈衰?!冻o·東方朔·七諫》 盛大;普遍 grand;magnificent;universal;common 天下滔滔,知我者希。——《新唐書》 況且老荊那樣的人,滔滔者皆是,換一個來,何嘗會比他好?—— 茅盾《路》 和暖 warm 滔滔孟夏兮,草木莽莽。——《楚辭·九章》李百藥名句,渡漢江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