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正覺《偈頌二百零五首》:
道契如如,非有非無。
靜也神之在谷,應(yīng)也像之在珠。
了無所住,照不失虛,無影杖子兩人扶。
清華臨於至鑒,深密守於元樞,機輪文彩妙窮初。
霽色廓澄兮秋懷月滿,秀棱重疊兮云卷山癯。
注釋參考
無所住
佛教語。謂不被任何意念、事物所拘執(zhí)。《金剛經(jīng)·妙行無住分》:“菩薩於法應(yīng)無所住?!薄督饎偨?jīng)·莊嚴凈土分》:“應(yīng)無所住而生其心。” 宋 王安石 《答蔣穎叔書》:“若知應(yīng)生無所住心,則但有所著,皆在所訶?!?/p>
不失
(1).不偏離;不失誤。《易·隨》:“出門交有功,不失也?!?孔穎達 疏:“以所隨之處不失正道,故出門即有功也。”《論衡·量知》:“御史之遇文書,不失分銖?!?劉盼遂 集解:“不失分銖,不出一點差錯?!?/p>
(2).不遺漏;不喪失?!独献印罚骸疤炀W(wǎng)恢恢,疏而不失?!?魏源 本義:“恢恢疎闊而自無漏網(wǎng)之人也。”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辨騷》:“酌奇而不失其真,翫華而不墜其實?!?/p>
(3).還算得上;不愧。 明 胡應(yīng)麟 《詩藪·外編·元》:“故蹈 元 之轍,不失為小乘;入 宋 之門,多流於外道也?!?茅盾 《子夜》十七:“ 吳蓀甫 干笑著說:‘能進能退,不失為英雄?!?/p>
杖子
(1).棍棒。多指儀杖或刑杖。 宋 孟元老 《東京夢華錄·車駕宿大慶殿》:“又有裹錦緣小帽、錦絡(luò)寬衫士兵,各執(zhí)銀裹頭黑漆杖子。”《古今小說·簡帖僧巧騙皇甫妻》:“ 山前行 回轉(zhuǎn)頭來,看著小娘子道:‘你見 靜山 大王,吃不得幾杖子。sha{1-1}人放火都認了?!?/p>
(2).板壁。 高玉寶 《高玉寶》第十三章:“她聽到 王大棒子 在大門外的叫罵聲,急中生智,就奔到后院的木板杖子前,噔噔兩腳把板杖子踹了個大口子,回身背起 玉寶 就鉆出了杖子?!?/p>
釋正覺名句,偈頌二百零五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快看直播新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