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朝唐無名氏《省中語》
后行祠屯,不博中行都門。中行禮部,不博前行駕庫。
注釋參考
行祠
(1).臨時(shí)的祠堂。 宋 蘇軾 《昭靈侯廟碑》:“ 元祐 六年秋旱甚,郡守龍圖閣學(xué)士左朝奉郎 蘇軾 迎致其骨於 西湖 之行祠,與吏民禱焉?!?/p>
(2).即旅櫬。指未入祖塋臨時(shí)寄放在外的靈柩。 元 王實(shí)甫 《西廂記》第三本第一折:“相國行祠,寄居 蕭寺 。因喪事、you{1~1}女孤兒,將欲從軍死。”
中行
(1).行為合乎中庸之道的人。《論語·子路》:“不得中行而與之,必也狂狷乎!”
(2).泛指中庸之道。 清 姚鼐 《方侍廬先生墓志銘》:“先生默默,獨(dú)守中行?!?/p>
(3).中等德行?!盾髯印ぷ拥馈罚骸叭胄⒊龅埽酥⌒幸?。上順下篤,人之中行也?!?/p>
(1).中軍?!蹲髠鳌べ夜四辍罚骸?晉侯 作三行以御 狄 , 荀林父 將中行?!薄秴窃酱呵铩し虿顑?nèi)傳》:“ 范蠡 在中行,左手提鼓,右手操枹而鼓之?!眳⒁姟?三行 ”。
(2).中列?!秴亲印?lì)士》:“於是 武侯 設(shè)坐廟廷,為三行饗士大夫。上功坐前行,餚席兼重器上牢;次功坐中行,餚席器差減。”
(3). 唐 宋 時(shí),尚書省分六部為三行。以兵、吏及左右司為“前行”,刑、戶為“中行”,工、禮為“后行”。見 宋 王溥 《唐會(huì)要·尚書省諸司上》。
(4).復(fù)姓。 漢 有 中行說 。見《史記·匈奴列傳》。
都門
(1).京都城門。《漢書·王莽傳下》:“兵從 宣平城門 入,民間所謂 都門 也?!?顏師古 注:“ 長安 城東出北頭第一門?!?唐 韓愈 《豐陵行》詩:“羽衛(wèi)煌煌一百里,曉出都門葬天子?!?宋 柳永 《雨霖鈴》詞:“都門帳飲無緒,留戀處,蘭舟催發(fā)?!?/p>
(2).都中里門。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規(guī)箴》:“ 元皇帝 時(shí),廷尉 張闓 在小市居,私作都門,早閉晚開。羣小患之。”
(3).借指京都。 元 揭傒斯 《送宋少府之官長洲》詩:“白髮 長洲 尉,都門萬里船?!?清 顧炎武 《送王文學(xué)麗正歸新安》詩:“兩年相遇都門道,只有 王生 是故人?!?清 和邦額 《夜譚隨錄·崔秀才》:“忽有 崔元素 者,投一刺, 劉 接見。詢其邦族,曰:‘ 山東 臨胊 秀才也,游都門二十年矣。’”
佚名名句,省中語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9舞者之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