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不求甚解,眼高得玄要
出自宋代樓鑰《謝湖山居士示和陶詩》:
淵明千載人,同節(jié)仰孤峭。
豈惟辭督郵,蓮社不得召。
書不求甚解,眼高得玄要。
詩亦本無意,但寫胸中妙。
齊梁紛眾作,嘈雜春禽叫。
稚子候檐隙,文通劇搜紹。
矯矯玉局翁,尚友謝浮漂。
飽喫惠州飯,追和欲同調(diào)。
湖山老居士,宏才盍廊廟。
出入官五紀,懷歸自年少。
屢賡歸來辭,吾行有先兆。
老龍臥林壑,年高德彌邵。
向來批敕手,甘心事耕釣。
筑室據(jù)仙居,泉石造深穾。
亭榭望堂皇,蓬萊對圓嶠。
涉園日成趣,遇客酒頻釂。
巖巖鸞鶴姿,炯炯雙眸瞭。
墮體黜聰明,坐忘樂遺照。
西疇時告春,東臯快舒嘯。
襟期古暗合,此事不容詔。
盡和靖節(jié)詩,筆走追風(fēng)驃。
又如裴旻劍,騰空徑投鞘。
人生嗜慾深,山林不供燒。
何當(dāng)從公游,翛然寧荷蓧。
小子敢言詩,未免事華彯。
西施難效顰,邯鄲恐貽笑。
思欲焚舊藁,世味輕咀嚼。
稍尋韋蘇州,旁引孟貞曜。
絕去翰墨畦,毋鑿渾沌竅。
尚或庶幾焉,未暇期速肖。
注釋參考
不求甚解
不求甚解 (bùqiú-shènjiě) 原指讀書只求理解精,不著眼于一字一句的解釋,無貶義 do not seek to understand things thoroughly;have but little knowledge (understanding) of 好讀書,不求甚解?!獣x·陶淵明《五柳先生傳》 現(xiàn)多指學(xué)習(xí)不認真,不求深入理解;也指了解情況不深入 成語解釋甚:很,極。只求知道個大概,不求徹底了解。常指學(xué)習(xí)或研究不認真、不深入。不求甚解出處晉·陶潛《五柳先生傳》:“不慕利,好讀書,不求甚解,每有會意,欣然忘食。”使用例句這人小的時候,諸事顢顢頇頇,不求甚解。眼高
眼光高。比喻藐視,看不起或要求高。 元 無名氏 《漁樵記》第三折:“今日做了官,就眼高了?!?明 郎瑛 《七修類稿·詩文·壽詩》:“舌在未應(yīng)鳩計拙,眼高渾覺馬羣空。” 魯迅 《吶喊·故鄉(xiāng)》:“忘了?這真是貴人眼高?!?冰心 《我的朋友的母親》:“你是太眼高了,不是我說你,‘越挑越眼花!’”
玄要
奧妙精粹之處。 清 曹寅 《題耦長畫電公行卷》詩之二:“説與 zhi{1|1}那 多滲漏,箇中玄要小乘知?!?/p>
樓鑰名句,謝湖山居士示和陶詩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黑暗之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