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治之本,惟在于審。量才授職,務省官員。
出自唐代 吳兢《貞觀政要·卷三·論擇官》:
摘自《貞觀政要·卷三·論擇官》
解釋:使國家得到治理的根本,其在于精簡;衡量人的才能高低授給相應的官職,務必減少職官的定員。
原文摘要:
貞觀元年,太宗謂房玄齡等曰:“致治之本,惟在于審。量才授職,務省官員。故《書》稱:‘任官惟賢才?!衷疲骸俨槐貍洌┢淙??!舻闷渖普撸m少亦足矣;其不善者,縱多亦奚為?古人亦以官不得其才,比于畫地作餅,不可食也?!对姟吩唬骸\夫孔多,是用不就?!挚鬃釉唬骸偈虏粩z,焉得儉?’且‘千羊之皮,不如一狐之腋?!私暂d在經(jīng)典,不能具道。當須更并省官員,使得各當所任,則無為而治矣。卿宜詳思此理,量定庶官員位?!毙g等由是所置文武總六百四十員。太宗從之,因謂玄齡曰:“自此倘有樂工雜類,假使術(shù)逾儕輩者,只可特賜錢帛以賞其能,必不可超授官爵,與夫朝賢君子比肩而立,同坐而食,遣諸衣冠以為恥累?!必懹^二年,太宗謂房玄齡、杜如晦曰:“公為仆射,當助
注釋參考
致治
使國家在政治上安定清平?!妒酚洝し饿虏虧闪袀鳌罚骸?公孫鞅 之事 孝公 也……設(shè)刀鋸以禁姦邪,信賞罰以致治?!薄顿Y治通鑒·晉安帝義熙七年》:“隨時任才,皆能致治?!?清 唐甄 《潛書·格君》:“我觀兩朝之臣……無定亂之才,無致治之學?!?/p>
在于
在于 (zàiyú) 正是;就是 rest with 他們的錯誤就在于輕敵 取決于;決定于 depend on 一年之計在于春量才
亦作“ 量材 ”。衡量才能。《后漢書·劉愷傳》:“協(xié)和陰陽,調(diào)訓五品,考功量才,以序庶僚?!?晉 張悛 《為吳令謝詢求為諸孫置守冢人表》:“是以 孫氏 雖家失 吳 祚,而族蒙 晉 榮,子弟量才,比肩進取,懷金侯服,佩青千里?!薄独蓾摷o聞》卷十四引 清 徐柳泉 詩:“后先持節(jié)并量材,玉署仙班例早開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(xiàn)狀》第十五回:“先君在生時,曾經(jīng)捐了五萬銀子的田產(chǎn)做贍族義田,又開了幾家店舖,把那窮本家都延請了去,量材派事?!?/p>
授職
授予官職?!赌淆R書·武帝紀》:“各舉所知,隨才授職?!薄秲号⑿蹅鳌返谌兀骸皡s説 安公子 傳臚下來,授職用了編修?!?章炳麟 《謝本師》:“昔 戴君 與 全紹衣 并污偽命,先生亦授職為偽編修?!?/p>
官員
官員 (guānyuán) 經(jīng)過任命、具備一定等級的政府工作人員 government official 大小官員上千人吳兢名句,貞觀政要·卷三·論擇官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