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朝王沂孫《一萼紅》
翦丹云。怕江皋路冷,千疊護(hù)清芬。彈淚綃單,凝妝枕重,驚認(rèn)消瘦冰魂。為誰趁、東風(fēng)換色,任絳雪、飛滿綠羅裙。吳苑雙身,蜀城高髻,忽到柴門。欲寄故人千里,恨燕支太薄,寂寞春痕。玉管難留,金樽易泣,幾度殘醉紛紛。謾重記、羅浮夢覺,步芳影、如宿杏花村。一樹珊瑚淡月,獨(dú)照黃昏。
注釋參考
羅浮夢
傳說 隋 開皇 中, 趙師雄 于 羅浮山 遇一女郎。與之語,則芳香襲人,語言清麗,遂相飲竟醉,及覺,乃在大梅樹下。見舊題 唐 柳宗元 《龍城錄》。因以為詠梅典實(shí)。 唐 殷堯藩 《友人山中梅花》詩:“好風(fēng)吹醒 羅浮 夢,莫聽空林翠羽聲?!?明 文徵明 《千葉梅與方山人同賦》:“ 羅浮 夢斷情稠疊,瑤圃風(fēng)生珮陸離?!?/p>
杏花村
(1). 唐 杜牧 《清明》詩:“借問酒家何處有?牧童遙指杏花村。”后因以“杏花村”泛指賣酒處。 宋 周邦彥 《滿庭芳·憶錢唐》詞:“酒旗漁市,冷落杏花村?!?元 東湖散人 《春日田園雜興》詩:“小雨杏花村問酒,澹煙楊柳巷巾車?!?明 高啟 《五禽言和張水部》:“提胡蘆,趣沽酒,杏花村中媼家有?!?郁達(dá)夫 《臨平登山記》:“在一條丁字路的轉(zhuǎn)彎角前,并且還有一家青簾搖漾的杏花村--是酒家的雅號(hào),本名仿佛是聚賢樓。”亦省稱“ 杏村 ”。 清 孫枝蔚 《落花》詩:“杏村惟見酒旗搖,一去繁華不可招?!?/p>
(2).地名。因村多杏花,故稱。在今 安徽省 貴池縣 城西。向以產(chǎn)酒著名。
(3).地名。因村多杏花,故稱。在今 山西省 汾陽縣 東,相傳自 南北朝 以來,即以產(chǎn)“汾酒”著名。 郭沫若 《訪杏村》詩:“ 杏花村 里酒如泉,解放以來別有天。” 謝覺哉 《游杏花村竟日雨留題》詩:“逢人便説 杏花村 ,汾酒名牌天下聞?!?/p>
(4).地名。因村多杏花,故稱。在今 江蘇省 南京市 。 明 謝肇淛 《五雜俎·地部一》:“ 金陵 諸勝如 鳳凰臺(tái) 、 杏花村 、 雨花臺(tái) ,皆一抔黃土耳?!?/p>
王沂孫名句,一萼紅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