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公山下黃雞秋,持節(jié)恤刑曾少休
出自宋代黃庭堅《次韻李之純少監(jiān)惠硯》:
黃公山下黃雞秋,持節(jié)恤刑曾少休。
小人負弩得開道,掃葉張飲林巖幽。
相傳有石非地產(chǎn),列仙持來自羅浮。
酒酣步出云雨上,南撫方城西嵩丘。
林端乃見石空洞,猛獸贔屭踞上頭。
鳥道兔迒謀挽致,萬牛不動五丁愁。
道家蓬萊見仙伯,我亦洗湔與清流。
探囊贈研頗宜墨,近出黃山非遠求。
乃知此山自才美,物欲致用當窮搜。
迷邦故令成器晚,不琢元非匠石羞。
注釋參考
公山
復姓。 春秋 時 魯國 有 公山弗擾 。見《論語·陽貨》。
黃雞
黃羽毛雞。 唐 李白 《南陵別兒童入京》詩:“白酒新熟山中歸,黃鷄啄黍秋正肥。” 宋 蘇軾 《浣溪沙·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》詞:“誰道人生無再少?門前流水尚能西,休將白髮唱黃鷄。” 康有為 《大同書》甲部第一章:“荷擔赴市,行數(shù)十里,十日一見黃鷄,三日一見白豕。”
持節(jié)
[take ancient flag with yak's tail] 拿看旄節(jié)。節(jié),旄節(jié),也叫符節(jié),以竹為竿,上綴以旄牛尾,是使者所持的信物(即憑證)
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(jié)送 匈奴使留 漢者。——《漢書·李廣蘇建傳》
詳細解釋(1).古代使臣奉命出行,必執(zhí)符節(jié)以為憑證。《史記·張釋之馮唐列傳》:“是日令 馮唐 持節(jié)赦 魏尚 ,復以為 云中 守?!?唐 韓愈 《送殷員外序》:“丞相其選宗室四品一人,持節(jié)往賜君長,告之朕意。” 明 張煌言 《曹云霖中丞<從龍詩集>序》:“予亦奉命持節(jié)護 張侯軍 ?!?/p>
(2).官名。 魏 晉 以后有使持節(jié)、持節(jié)、假節(jié)、假使節(jié)等,其權大小有別,皆為刺史總軍戎者。 唐 初,諸州刺史加號持節(jié),后有節(jié)度使,持節(jié)之稱遂廢。《南史·夷貊傳上·林邑國》:“詔以為持節(jié),督緣海諸軍事,威南將軍, 林邑王 。”參閱《宋書·百官志上》、《舊唐書·職官志三》、《新唐書·百官志四下》。
(3).保持節(jié)操。 明 李東陽 《贈右諭德謝君序》:“推是以往,則其他日必能持節(jié)秉義,不為諛説骫行以負天下,豈獨以文章占之哉!”
恤刑
(1).慎用刑法。語本《書·舜典》:“欽哉欽哉,惟刑之恤哉?!?唐 陳子昂 《諫用刑書》:“臣不敢以微命蔽塞聰明,亦非敢欲陛下頓息刑罰,望在恤刑爾?!?/p>
(2).特指減刑?!稌x書·劉波傳》:“法苛政亂者,恤刑不赦?!薄独m(xù)資治通鑒·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》:“詔恤刑。自是每歲常舉行之?!薄肚鍟洹ば滩克摹ば粜獭罚骸胺残粜讨洌涸煌P蹋粶p刑,曰停遣。”
(3). 明 代及 清 初由中央派往各地審錄刑囚、清理冤滯的官員,常被稱為恤刑。始設置于 明 太祖 時, 成化 后遂成定制。 清 康熙 時裁省。《醒世恒言·張廷秀逃生救父》:“你爹全虧了 種義 ,一向到也安樂。如今恤刑坐於 常熟 ,解審去了?!眳㈤啞睹魇贰ば谭ㄖ救?。
黃庭堅名句,次韻李之純少監(jiān)惠硯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9初次嘗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