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毛滂《玉樓春》:
句以侑茗飲。
逮去年,曾登山高會。
今年客東都,依逆旅主人舍,無游從,不復(fù)出門,不知時節(jié)之變。
或云今日重九,起坐空庭月下,復(fù)取云團酌一杯。
蓋用仆故事,以送佳節(jié)。
又作侑茶一首以和韻。
泥銀四壁盤蝸篆。
明月一庭秋滿院。
不知陶菊總開無,但見杜苔新雨遍。
。
去年醉倒云為簟。
未盡百壺驚日短。
小云今夜伴牢愁,好在鳳凰春未晚。
注釋參考
和韻
(1).謂文雅而有風(fēng)度?!赌鲜贰ね跤?xùn)傳》:“眉目疎朗,舉動和韻?!?宋 何薳 《春渚紀(jì)聞·有道之器》:“ 彥回 風(fēng)流和韻,施之燕閒,故是佳士?!?/p>
(2).指句中音調(diào)和諧,句末韻腳相葉。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聲律》:“吟詠滋味,流於字句。氣力窮於和韻。異音相從謂之和,同聲相應(yīng)謂之韻?!?范文瀾 注:“異音相從謂之和,指句內(nèi)雙聲疊韻及平仄之和調(diào);同聲相應(yīng)謂之韻,指句末所用之韻?!?/p>
謂依照別人詩作的原韻作詩。 宋 張表臣 《珊瑚鉤詩話》卷一:“前人作詩,未始和韻。自 唐 白樂天 為 杭州 刺史, 元微之 為 浙東 觀察,往來置郵筒倡和,始依韻,而多至千言,少或百數(shù)十言,篇章甚富。” 清 袁枚 《隨園詩話》卷一:“余作詩,雅不喜疊韻,和韻,及用古人韻?!?清 梅曾亮 《<柏枧山房詩集>自序》:“疊韻之巧,盛于 蘇 黃 ;和韻之風(fēng),流于 元 白 。”
毛滂名句,玉樓春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