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孚禪師《箴仲殊》:
大道久凌遲,正風(fēng)還陊隳。
無人整頹綱,目亂空傷悲。
卓有出世士,蔚為人天師。
文章通造化,動與王公知。
囊括十洲香,名翼四海馳。
肆意放山水,灑脫無羈縻。
云輕三事衲,瓶錫天下之。
詩曲相間作,百紙頃刻為。
藻思洪泉瀉,翰墨清且奇。
惜哉大手筆,胡為幽柔詞。
愿師持此才,奮起革澆漓。
騖彼東山嵩,圖祖進豐碑。
再續(xù)輔教編,高步凌丹墀。
它日僧史上,萬世為蓍龜。
迦葉聞琴舞,終被習(xí)氣隨。
伊予浮薄人,贈言增忸怩。
倘能循我言,佛日重光離。
注釋參考
奮起
奮起 (fènqǐ) 奮發(fā)躍起 rise with force and spirit;make a rigorous start 奮起反擊澆漓
亦作“ 澆醨 ”。1.浮薄不厚。多用于指社會風(fēng)氣。 南朝 齊 王融 《為竟陵王與劉虯書》:“淳清既辨,澆漓代襲?!?唐 張九齡 《敕歲初處分》:“政猶蹐駁,俗尚澆醨,當(dāng)是為理之心未返於本耳?!?清 昭槤 《嘯亭雜錄·德濟齋夫子》:“人心為風(fēng)俗之本,未有人心澆漓而風(fēng)俗樸厚者。” 魯迅 《熱風(fēng)·隨感錄五十八》:“慷慨激昂的人説:‘世道澆漓,人心不古,國粹將亡,此吾所為仰天扼腕切齒三嘆息者也!’”
(2).文風(fēng)浮艷不實?!杜f五代史·周書·馮道傳》:“ 道 尤長於篇詠,秉筆則成,典麗之外,義含古道,必為遠(yuǎn)近傳寫,故漸畏其高深,由是班行肅然,無澆醨之態(tài)?!?元 辛文房 《唐才子傳·殷文圭》:“ 唐 季,文體澆漓,才調(diào)荒穢?!?/p>
(3).酒味淡薄。亦借指薄酒。 唐 皮日休 《酒中十詠·酒泉》:“玉液是澆漓,金沙乃糟粕。”
孚禪師名句,箴仲殊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