勸善懲惡,奸邪乃正
出自唐代韋表微《池州夫子廟麟臺(tái)》:
二儀既閉,三象乃乖。
圣道埋郁,人心不開。
上無文武,下有定哀。
吁嗟麟兮,孰為來哉。
周雖不綱,孔實(shí)嗣圣。
詩書既刪,禮樂大定。
勸善懲惡,奸邪乃正。
吁嗟麟兮,克昭符命。
圣與時(shí)合,代行位尊。
茍或乖戾,身窮道存。
於昭魯邑,棲遲孔門。
吁嗟麟兮,孰知其仁。
運(yùn)極數(shù)殘,德至?xí)r否。
楚國浸廣,秦封益侈。
墻仞迫厄,崎嶇闕里。
吁嗟麟兮,靡有攸止。
世治則麟,世亂則麇。
出非其時(shí),麋鹿同群。
孔不自圣,麟不自祥。
吁嗟麟兮,天何所亡。
注釋參考
勸善懲惡
《左傳·成公十四年》:“懲惡而勸善,非圣人誰能脩之?”后以“勸善懲惡”指獎(jiǎng)勉勸勵(lì)有善行的人,懲戒有惡行的人?!稘h書·張敞傳》:“自請治劇郡非賞罰無以勸善懲惡,吏追捕有功效者,愿得壹切比 三輔 尤異?!?清 李漁 《閑情偶寄·詞曲·結(jié)構(gòu)》:“凡作傳奇者,先要滌去此種肺腸,務(wù)存忠厚之心……以之勸善懲惡則可,以之欺善作惡則不可?!?郭沫若 《我的童年》第一篇五:“這里雖然充分地包含著勸善懲惡、喚醒民族性的意思,但……它可以說是 中國 無產(chǎn)階級(jí)文藝的鼻祖?!币嘧鳌?勸善黜惡 ”、“ 勸善戒惡 ”。 漢 荀悅 《漢紀(jì)·武帝紀(jì)三》:“夫附下罔上者死,附上罔下者刑,與聞國政而無益于民者斥,在上位而不進(jìn)賢者退,此所以勸善黜惡也?!?晉 袁宏 《后漢紀(jì)·賈逵傳》:“彊干弱枝,勸善戒惡。”
成語解釋勸:勉勵(lì);懲:責(zé)罰。懲罰壞人,獎(jiǎng)勵(lì)好人。勸善懲惡出處《左傳·成公四十年》:“《春秋》之稱,微而顯,志而晦,婉而成章,盡而不污,懲惡而勸善,非圣人誰能修之?!笔褂美淦溆趧裆茟蛺褐?,片言只字之奇,或可取焉。奸邪
奸邪 (jiānxié) 狡詐惡毒 crafty and evil;treason and evil 指這種人 crafty and evil people韋表微名句,池州夫子廟麟臺(tái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2刀刀英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