賞靜偏憐雛筍長,趁涼自引瘦筇來
出自宋代仇遠(yuǎn)《與子野過永仙觀循西城以歸邂逅李戒甫夕山西》:
壞垣荒逕入蒿萊,不惹康衢半點(diǎn)埃。
賞靜偏憐雛筍長,趁涼自引瘦筇來。
杯余潄齒呼新茗,石上題詩剝古苔。
試問依檐雙老檜,何如列柏在烏臺(tái)。
注釋參考
賞靜
喜愛清幽。意謂看輕名利。 唐 杜甫 《徐九少尹見過》詩:“賞靜憐云竹,忘歸步月臺(tái)?!?元 范梈 《山齋》詩之一:“辭榮豈敢要時(shí)論,賞靜猶應(yīng)愧古人?!?/p>
偏憐
特別寵愛。 唐 元稹 《遣悲懷》詩之一:“ 謝公 最小偏憐女,嫁與 黔婁 百事乖。”《遼史·皇子表》:“諺曰:‘偏憐之子不保業(yè),難得之婦不主家?!?冰心 《南歸》:“我的最小偏憐的海上飄泊的弟弟!”
趁涼
見“ 趁涼 ”。
亦作“ 趁涼 ”。亦作“趂涼”。1.熱天在涼快透風(fēng)的地方休息,以求涼意。 唐 白居易 《晚庭逐涼》詩:“趁涼行繞竹,引睡臥看書?!?明 唐寅 《題畫》詩之二:“長夏山邨詩興幽,趂涼多在碧泉頭。”
(2).趁涼爽之時(shí)。 宋 陸游 《秋后一日風(fēng)雨》詩:“趁涼謀社酒,乘潤理園蔬?!薄端疂G傳》第十六回:“次日天色未明,眾人起來,都要趁涼起身去。” 清 蒲松齡 《農(nóng)桑經(jīng)·農(nóng)經(jīng)·治茅》:“麥后耕之最妙。是時(shí)天熱,宜早晚趁涼?!?/p>
自引
(1).zi{1-1}殺?!逗鬂h書·虞詡傳》:“ 防 必欲害之,二日之中,傳考四獄,獄吏勸 詡 自引。 詡 曰:‘寧伏歐刀以示遠(yuǎn)近。’”《后漢書·梁節(jié)王暢傳》:“臣小人,貪見明時(shí),不能即時(shí)自引,惟陛下哀臣,令得喘息漏刻?!?晉 潘岳 《寡婦賦》:“感三良之殉 秦 兮,甘捐生而自引?!?/p>
(2).自行引退。 漢 賈誼 《吊屈原賦》:“鳳縹縹其高逝兮,夫固自引而遠(yuǎn)去。”《后漢書·陳蕃傳》:“時(shí) 李膺 為 青州 刺史,名有威政,屬城聞風(fēng),皆自引去, 蕃 獨(dú)以清績(jī)留。” 宋 葉適 《辭免提舉上清太平宮狀》:“儻若貪榮冒處,不知自引,是彰圣朝濫予之過,而非所以為勸也?!?/p>
(3).自己攀引?!稘h書·韓延壽傳》:“ 延壽 聞知,即部吏案校 望之 在馮翊時(shí)廩犧官錢放散百餘萬。廩犧吏掠治急,自引與 望之 為姦?!?/p>
(4).自己抽身。《史記·刺客列傳》:“因左手把 秦王 之袖,而右手持匕首揕之。未至身, 秦王 驚,自引而起,袖絶。”
(5).猶自發(fā)。 清 陳祚明 《采菽堂古詩選》卷二六:“ 何仲言 詩經(jīng)營匠心,惟取神會(huì)。生乎駢麗之時(shí),擺脫填綴之習(xí);清機(jī)自引,天懷獨(dú)流,狀景必幽,吐情能盡?!?/p>
瘦筇
指手杖。筇竹,節(jié)高干細(xì),可作手杖,故稱“瘦筇”。笻,也寫作“邛”。 唐 賈島 《延壽里精舍寓居》詩:“雙履與誰逐,一尋青瘦筇?!?前蜀 杜光庭 《題龍鵠山》詩:“抽得閑身伴瘦筇,亂敲青碧喚蛟龍?!?元 仇遠(yuǎn) 《與子野過永仙觀子野明發(fā)詩來予次韻》:“壞垣荒徑入蒿萊,不惹康衢半點(diǎn)埃。賞靜偏憐雛筍長,趁涼自引瘦筇來。”按, 漢 張騫 使 西域 ,曾在 大夏 見邛竹杖。見《史記·大宛列傳》。
仇遠(yuǎn)名句,與子野過永仙觀循西城以歸邂逅李戒甫夕山西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