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曹冠《朝中措(湯)》:
更闌月影轉(zhuǎn)瑤臺。
歌舞下香階。
洞府歸云縹緲,主賓清興徘徊。
湯斟崖蜜,香浮瑞露,風(fēng)味方回。
投轄高情無厭,抱琴明日重來。
注釋參考
崖蜜
(1).山崖間野蜂所釀的蜜。又稱石蜜、巖蜜。色青,味微酸。《本草綱目·蟲一·蜂蜜》﹝集解﹞引 南朝 梁 陶弘景 曰:“石蜜即崖蜜也。在高山巖石間作之,色青,味小酸。” 唐 杜甫 《發(fā)秦州》詩:“充腸多薯蕷,崖蜜亦易求?!?宋 蘇軾 《地黃》詩:“崖蜜助甘冷,山薑發(fā)其辛。”
(2).指櫻桃。 宋 蘇軾 《橄欖》詩:“待得微甘回齒頰,已輸崖蜜十分甜。” 宋 王直方 《王直方詩話·東坡<橄欖>詩崖蜜解》:“崖蜜,櫻桃。出《金樓子》?!?宋 惠洪 《資國寺春晚》詩:“美忻崖蜜嘗新果,香識山樊稱意花。”參閱 宋 朱翌 《猗覺寮雜記》卷上、 宋 戴埴 《鼠璞·橄欖》。
瑞露
(1).象征吉祥之露;甘露。 南朝 陳 徐陵 《陳文皇帝哀冊文》:“東京飛其瑞露,北陸霣其祥星。” 唐 鄭畋 《麥穗兩歧》詩:“瑞露縱橫滴,祥風(fēng)左右吹。” 元 劉壎 《賀新郎》詞:“玉骨冰肌終是別,猶帶 孤山 瑞露。” 明 梁辰魚 《浣紗記·死忠》:“我只怕 勾踐 將 姑蘇 來墾,總就有三華瑞露,九轉(zhuǎn)靈丹……也醫(yī)不活你 吳 邦眾子孫。”
(2).酒名。 宋 蘇軾 《小圃五詠·地黃》:“融為寒食餳,嚥作瑞露珍。” 王十朋 集注引《纂異記》:“ 田璆 、 鄧詔 ,逢二書生,謂曰:‘我有瑞露之酒,釀於百花之中?!?宋 陸游 《謝郭希呂送石洞酒》詩:“瑞露頗疑名太過,橐泉猶恨韻差低?!弊宰ⅲ骸叭鹇豆鸨疲妹跏??!?宋 范成大 《桂海虞衡志》:“瑞露,帥司公廚酒也。”
風(fēng)味
風(fēng)味 (fēngwèi) 風(fēng)格、特征與趣味、味道 special flavor;local color 風(fēng)味小吃 一臺地方風(fēng)味的文藝晚會方回
(1).古仙人名。相傳于 唐堯 時曾隱于 五柞山 , 堯 聘為閭士,煉食云母粉,為人治病。道成,被劫持,閉于室中,求其傳道。 回 乃化身而去,以“方回”印封其戶。時人言得 回 一丸泥涂門,終不可開。見 漢 劉向 《列仙傳·方回》?!逗鬂h書·周磐傳》:“昔 方回 、 支父 嗇神養(yǎng)和,不以榮利滑其生術(shù)。”
(2).借指山野隱士。 明 胡應(yīng)麟 《詩藪·閏馀上》:“因悉采匯為一編,亡論《云門》大呂,即 方回 、 阿段 ,例掇弗遺?!?/p>
曹冠名句,朝中措(湯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