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越無愧,陟降恒俱
出自宋代釋文珦《天道雖遠(yuǎn)行》:
天道雖遠(yuǎn),人心匪殊。
內(nèi)直不欺,與天為徒。
對越無愧,陟降恒俱。
祝史陳言,曾非矯誣。
桑林之禱,金縢之書。
至誠感通,如鼓應(yīng)桴。
神人以和,大信以孚。
不勉不思,自止于符。
天有常道,人無異涂。
志斯一矣,天其遠(yuǎn)諸。
大道既漓,人心日渝。
背天從欲,覆族亡軀。
作善降祥,為惡速辜。
圣言孔彰,是訓(xùn)是謨。
一念之差,各里而迂。
惟當(dāng)自修,以反厥初。
注釋參考
對越
(1).猶對揚(yáng)。答謝頌揚(yáng)。《詩·周頌·清廟》:“濟(jì)濟(jì)多士,秉 文 之 德 ;對越在天,駿奔走在廟?!?王引之 《經(jīng)義述聞·毛詩下》:“‘對越在天’與‘駿奔走在廟’相對為文?!畬υ健q對揚(yáng),言對揚(yáng) 文 武 在天之神也……揚(yáng)、越一聲之轉(zhuǎn)?!?漢 班固 《典引》:“亦猶於穆猗那,翕純皦繹,以崇嚴(yán)祖考,殷薦宗配帝,發(fā)祥流慶,對越天地者。” 宋 蘇轍 《論明堂神位狀》:“今者皇帝陛下對越天命,逾年即位?!?/p>
(2).指帝王祭祀天地神靈。 晉 劉琨 《勸進(jìn)表》:“臣聞天生蒸人,樹之以君,所以對越天地,司牧黎元?!薄端问贰ざY志二》:“當(dāng)愁慘之際,行對越之儀,臣等實(shí)慮上帝之弗歆?!薄独m(xù)資治通鑒·元泰定帝泰定四年》:“天子親祀郊廟,所以通精誠,逆福釐,生蒸民,阜萬物,百王不易之禮也。宜講求故事,對越以格純嘏?!?/p>
無愧
無愧 (wúkuì) 沒有什么對不起別人之處 feel no qualms;be worthy of;have a clear conscience 于心無愧陟降
(1).升降,上下?!对姟ご笱拧の耐酢罚骸?文王 陟降,在帝左右。” 朱熹 集傳:“蓋以 文王 之神在天,一升一降,無時(shí)不在上帝之左右,是以子孫蒙其福澤,而君有天下也?!?馬瑞辰 通釋:“《集傳》之説是也……古者言天及祖宗之默佑,皆曰陟降?!毒粗吩娫唬骸疅o曰高高在上,陟降厥土,日監(jiān)在茲?!搜蕴熘旖狄病!堕h予小子》詩曰:‘念茲皇祖,陟降庭止?!对L落》詩曰:‘紹庭上下,陟降厥家?!搜宰孀谥旖狄?。天陟降, 文王 之神亦隨天神為陟降。故曰‘ 文王 陟降,在帝左右’?!焙笠蛞詾樽孀谏耢`暗中保佑之義。 唐 包佶 《祀雨師樂章·迎神》:“陟降左右,誠達(dá)幽圓。” 宋 陳亮 《重華宮正謝表》:“付託得人,爰上 唐 家之壽;陟降在帝,孰知 文后 之聲!” 清 唐孫華 《石鼓歌》:“ 尼父 尊 周 本素志,陟降或有神靈游?!?/p>
(2).猶往來。 唐 柳宗元 《送辛殆庶下第游南鄭序》:“今則囊如懸罄,傭室寓食。方將適千里求仁人,被冒畏景,陟降棧道?!薄独m(xù)資治通鑒·宋仁宗天圣五年》:“大禮史 王曾 言:‘皇帝執(zhí)玉被袞,酌獻(xiàn)七室,而每室奏樂章,恐陟降為勞,請節(jié)宮架之奏。’” 王國維 《觀堂集林·與友人論詩書中成語書》:“古又有陟降一語,古人言陟降猶今人言往來,不必兼陟與降二義。”
(3).謂中晷影的長短變化。《新唐書·歷志三上》:“中晷長短,謂之陟降。景長則夜短,景短則夜長。積其陟降,謂之消息?!?/p>
釋文珦名句,天道雖遠(yuǎn)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