處顛者危,勢豐者虧。
出自兩漢 王充《論衡·卷一·累害篇》:
摘自《論衡·卷一·累害篇》
解釋:處在頂端的東西易生危險,狀態(tài)豐滿的東西容易虧缺。
原文摘要:
曾不見。夫不原士之操行有三累,仕宦有三害,身完全者謂之潔,被毀謗者謂之辱;官升進者謂之善,位廢退者謂之惡。完全升進,幸也,而稱之;毀謗廢退,不遇也,而訾之:用心若此,必為三累三害也。 論者既不知累害(所從生,又不知被累害)者行賢潔也,以涂博泥,以黑點繒,孰有知之?清受塵,白取垢,青蠅所污,常在練素。處顛者危,勢豐者虧,頹墜之類,常在懸垂。屈平潔白,邑犬群吠,吠所怪也,非俊疑杰,固庸能也。偉士坐以俊杰之才,招致群吠之聲。夫如是,豈宜更勉奴下,循不肖哉?不肖奴下,非所勉也,豈宜更偶俗全身以弭謗哉?偶俗全身,則鄉(xiāng)原也。鄉(xiāng)原之人,行全無闕,非之無舉,刺之無刺也。此又孔子之所罪,孟軻之所愆也。 古賢美極,無以衛(wèi)身。故循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