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朝陸游《夏雨》
東風(fēng)吹雨溪上來,北山出云以應(yīng)之。
嚴(yán)州城中三日雨,朝暮點(diǎn)滴無休時(shí)。
向來秧底乾欲裂,白水漫漫俄盈陂。
豚肩覆豆巫醉飽,龍骨掛壁農(nóng)遨嬉。
今年蠶麥?zhǔn)諗?shù)倍,繭大如甕麥兩岐。
西成在眼又如此,還鄉(xiāng)鼓腹歌淳熙。
注釋參考
東風(fēng)
東風(fēng) (dōngfēng) 從東方吹來的風(fēng) easterly 小樓昨夜又東風(fēng)?!咸啤?李煜《虞美人》 春天的風(fēng) spring breeze 比喻革命的巨大力量或高漲的革命氣勢(shì) driving force of revolution 東風(fēng)吹向天地外,蕩盡人間群魔妖。——《天安門詩八首》上來
上來 (shànglái) 開始;起頭 begin;at the beginning 上來先少說話 上來 (shànglái) 從低處到高處 up to;come up 跳上來了 抬上來了 表示人或事物隨動(dòng)作趨近于某處。帶名詞時(shí),動(dòng)詞和“上來”中間一般不能加“得、不” get near 又圍上來一群人 表示人員或事物隨動(dòng)作由較低部門(層)到較高部門(層) reach higher organization 你是什么時(shí)候調(diào)上來的 表示成功地完成某一動(dòng)作。動(dòng)詞和“上來”中間常加“得、不”。動(dòng)詞限于“說、唱、學(xué)、答、背、叫、念”等少數(shù)幾個(gè) be able to do 究竟為什么,我也說不上來 表示狀態(tài)發(fā)展,兼有范圍逐漸擴(kuò)大的意思。形容詞限于“熱、涼、黑”等少數(shù)幾個(gè) gradually 暖氣片慢慢熱上來了北山
(1).泛指北面的山?!对姟ば⊙拧つ仙接信_(tái)》:“南山有臺(tái),北山有萊。” 唐 李白 《題元丹丘潁陽山居》詩:“卻顧北山斷,前瞻南嶺分?!?清 龔自珍 《己亥雜詩》之四:“此去東山又北山,鏡中強(qiáng)半尚紅顏?!?/p>
(2).山名。即 北邙山 。在今 河南 洛陽市 東北。《左傳·昭公二十二年》:“夏四月,王田 北山 ,使公卿皆從?!?杜預(yù) 注:“ 北山 , 洛 北芒 也?!薄段倪x·陸機(jī)<君子有所思行>》:“命駕登 北山 ,延佇望城郭?!?劉良 注:“謂登 北邙 望 晉 都。”
(3).山名。即 鐘山 ,又名 紫金山 。在今 江蘇 南京市 東。《文選·孔稚圭<北山移文>》 呂向 題解:“ 鐘山 在都北。其先 周彥倫 隱於此山,后應(yīng)詔出為 海鹽縣 令。今欲卻過此山, 孔生 乃假山靈之意移之,使不許得至,故云‘北山移文’。” 清 吳偉業(yè) 《途中遇雪即事言懷》詩:“有道寧徵 管 ,無才卻薦 嵇 。 北山 休誚讓, 東觀 豈攀躋?!?/p>
陸游名句,夏雨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