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蔡如松《國師南巖詩》:
七閩山秀江逾碧,俗知禮義亡奸慝。
賊潮何事率淮民,擁眾南來稍蠶食。
椎埋卻?;膹嚼?,醉飽呼天爛漁弋。
孽駒躡跡逞神怪,河海波騰云潑墨。
門開啟圣像雙闕,臺筑三清伴紫極。
一朝春燕飛入宮,九龍帳底生荊棘。
舉宗屠肆血腥穢,骸骨無人坎墳域。
群兇睨目暗招邀,起火狐鳴乘月黑。
雪峰禪客汛遺種,物色漳川俄訪得。
蘆黃葦白秋負多,俗話辛酸語還塞。
易衣傳入虎狼口,翻覆死生難可測。
至今尚余下輦處,巧作妖言相誕惑。
我曾親到國師巖,父老頗能為記憶。
吐冤戟手罵從效,陰與群{1~1}奸為羽翼。
孤僧逼將上車去,水石含悲空寂默。
唯有霜鐘音韻清,破寒千里傳消息。
注釋參考
國師
(1).國家的軍隊?!蹲髠鳌は骞四辍罚骸白拥顕鴰?, 齊 之辱也?!?/p>
(2). 王莽 設置的職官?!稘h書·劉歆傳》:“及 王莽 篡位, 歆 為國師。”參見“ 四輔 ”。
(3).太師的別稱?!逗鬂h書·趙典傳》:“公卿復表 典 篤學博聞,宜備國師?!?李賢 注引 徐堅 云:“國師,即太師也?!?/p>
(4).一國的師表?!蛾悤ぶ芎胝瑧梻髻潯罚骸坝^其雅量標舉,尤善玄言,亦一代之國師矣?!?/p>
(5).指國子祭酒。《梁書·王承傳》:“俄轉國子祭酒。 承 祖 儉 及父 暕 嘗為此職,三世為國師,前代未之有也。”
(6).帝王封賜僧人的尊號。始于 北齊 法常 。《大宋僧史略》卷中:“ 北齊 有高僧 法常 …… 齊王 崇為國師?!薄毒暗聜鳠翡洝せ郯矅鴰煛罚骸?嵩岳 慧安 國師…… 武后 徵至輦下,待以師禮?!?/p>
(7). 元 、 明 、 清 亦用以敕封藏傳佛教地區(qū)( 西藏 、 內(nèi)蒙 等)的上層僧侶。《元史·釋老傳·八思巴》:“ 中統(tǒng) 元年, 世祖 即位,尊為國師,授以玉印?!?/p>
父老
父老 (fùlǎo) 古時鄉(xiāng)里管理公共事務的人,多由有名望的老人擔任;亦尊稱老年人 elders(of a country or district)能為
(1).語出《左傳·隱公四年》:“老夫耄矣,無能為也?!焙笥米髂苡兴鶠榛蛴兴鳛橹?。《史記·平原君虞卿列傳》:“則是王失之於 齊 而取償於 秦 也,而 齊 趙 之深讎可以報矣,而示天下有能為也?!?唐 韓愈 《鄭群贈簟》詩:“法曹貧賤眾所易,腰腹空大何能為?”
(2).本領;能耐。《紅樓夢》第四八回:“為這點子小事弄的人家傾家敗產(chǎn),也不算什么能為?!?管樺 《清風店》二:“我不戴見這種人。他有多大能為,我不戴見他?!?/p>
記憶
記憶 (jìyì) memory;remember;bear in mind 記住或想起 訓練記憶的課程 過去的事物留在腦中的印象 記憶所得者?!淘唷秷D畫》 視覺記憶蔡如松名句,國師南巖詩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蜂鳥采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