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李處權(quán)《召伯祠》:
我行出陜右,來升召公堂。
嘆公不可作,祗令吾道傷。
優(yōu)哉聽訟日,斯民歌樂康。
善教被南國,美蔭余甘棠。
惟公與周公,左右相成王。
孰知二公心,千載惟蒼蒼。
人不學二南,其蔽猶面墻。
先圣垂此言,下士其可忘。
太史述世家,源深者流長。
公澤亦至今,風烈殊未央。
再拜仰公像,冠佩猶煌煌。
徘徊不能去,淚落征衣裳。
注釋參考
不學
(1).不學習;不求學?!墩撜Z·季氏》:“不學《詩》,無以言?!?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疾謬》:“誠知不學之弊,碩儒之貴?!?宋 曾鞏 《宜黃縣縣學記》:“蓋以不學未成之材而為天下之吏,又承衰弊之后,而治不教之民,嗚呼!仁政之所以不行,賊盜刑罰之所以積,其不以此也歟?”
(2).謂沒有學問。 明 胡應麟 《少室山房筆叢·經(jīng)籍會通二》:“又以《文選》 李善 注在五臣后,其疏淺不學,幾於 王侍書 題閣帖矣!”《老殘游記》第三回:“兄弟以不學之資,圣恩叫我做這封疆大吏?!?/p>
二南
(1).指《詩》的《周南》和《召南》?!稌x書·樂志上》:“ 周 始二《南》,《風》兼六代?!?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明詩》:“興發(fā)皇世,風流二《南》。” 宋 歐陽修 《王國風解》:“《周》《召》二《南》,至正之詩也?!?清 屈紹隆 《杜曲謁杜工部祠》詩:“一代悲歌成國史,二《南》風化在詩人?!?/p>
(2).指 周公 、 召公 及其管轄的地區(qū)。 晉 潘岳 《西征賦》:“茲土之舊也,固乃 周 、 邵 之所分,二南之所交?!薄段倪x·任昉<齊竟陵文宣王行狀>》:“諒以齊徽二南,同規(guī)往哲。” 呂向 注:“二南謂 周公 、 邵公 也?!薄冻鯇W記》卷二十引 唐中宗 《賜成王千里衣物敕》:“聲高 沛 獻 ,德邁二南?!?/p>
面墻
(1).《書·周官》:“不學墻面,蒞事惟煩?!?孔 傳:“人而不學,其猶正墻面而立,臨政事必煩?!?孔穎達 疏:“人而不學,如面向墻無所覩見,以此臨事,則惟煩亂不能治理。”后因以“面墻”比喻不學而識見淺薄。 漢 蔡邕 《表太尉董公可相國》:“﹝ 邕 ﹞新來入朝,不更郎承,攝省文書,其由面墻?!薄逗鬂h書·左雄傳》:“郡國孝廉,古之貢士,出則宰民,宣協(xié)風教。若其面墻,則無所施用?!?明 邵璨 《香囊記·講學》:“鑿壁且偷光,寸陰休曠……免使他年悔面墻?!?清 錢謙益 《江陰李貫之七十序》:“ 貫之 經(jīng)明行修,忘貧屏貴,使鄉(xiāng)邦之士友,有所矜式考問,而獲免於面墻。”
(2).謂靜心修養(yǎng)。 唐 唐彥謙 《送樊琯司業(yè)歸朝》詩:“駟馬終題柱,諸生悉面墻?!?唐 唐彥謙 《寄蔣二十四》詩:“禪門澹泊無心地,世事生疎欲面墻。”
李處權(quán)名句,召伯祠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