念吾非忘形,此理未易說
出自宋代王安石《送孫叔康赴御史府》:
古人喜經(jīng)綸,萬事慚強聒。
時來上青冥,俯仰但一節(jié)。
危言回丘山,聲利盡毫末。
由來治亂體,宿昔心已達。
肯隨俗好惡,議論輕自決。
遺風(fēng)何寥寥,夢寐待豪杰。
天書下東南,趣召赴嚴闕。
長材晦朝倫,高行隱家闥。
新除酬問望,宿蘊行施設(shè)。
念吾非忘形,此理未易說。
注釋參考
忘形
[be beside oneself;have one's head turned;do not control oneself] 忘掉言行的分寸
得意忘形
詳細解釋(1).指超然物外,忘了自己的形體。《莊子·讓王》:“故養(yǎng)志者忘形,養(yǎng)形者忘利,致道者忘心矣?!?前蜀 韋莊 《對酒》詩:“何用巖棲隱姓名,一壺春酎可忘形。” 宋 秦觀 《滿庭芳》詞:“時時,橫短笛,清風(fēng)皓月,相與忘形。” 清 潘陸 《同朱士葉北固山用唐人韻》:“高人住巖壑,永日與忘形。 江 愛秋濤壯,山憐宿雨青?!?/p>
(2).形容過度高興而失去常態(tài)。 漢 蔡邕 《琴賦》:“於是歌人恍惚以失曲,舞者亂節(jié)以忘形?!?陳殘云 《山谷風(fēng)煙》第十四章:“ 朱細芳 忘形地撲向 周祺 ,好像 周祺 就是她日夜想念、而又杳無音信的親哥哥?!?/p>
(3).謂朋友相處不拘形跡。 唐 白居易 《效陶潛體詩》之七:“我有忘形友,迢迢 李 與 元 ?!?元 劉致 《折桂令·閑居自適》曲:“與農(nóng)父忘形爾汝,醉歸來不記誰扶。”《兒女英雄傳》緣起首回:“必是先有了這個心,才有古往今來那無數(shù)忠臣烈士文死諫武死戰(zhàn)……才有 漢光武 、 嚴子陵 的忘形?!?丁玲 《一九三○年春上海》之一:“他們從前是多么忘形的親熱過?!?/p>
未易
不易;難于。 漢 司馬遷 《報任安書》:“僕又佴之蠶室,重為天下觀笑,悲夫悲夫!事未易一二為俗人言也!” 三國 魏 曹植 《與楊德祖書》:“夫街談巷説,必有可采,擊轅之歌,有應(yīng)風(fēng)雅,匹夫之思,未易輕棄也。” 清 趙翼 《甌北詩話·韓昌黎詩》:“今觀諸聯(lián)句詩,凡 昌黎 與 東野 聯(lián)句,必字字爭勝,不肯稍讓……要之二人工力悉敵,實未易優(yōu)劣?!?/p>
王安石名句,送孫叔康赴御史府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