蓮漏三聲燭半條,杏花微雨濕紅綃。
出自清代·納蘭性德《浣溪沙·蓮漏三聲燭半條》
注釋參考
蓮漏
即蓮花漏。 唐 鄭谷 《信美寺岑上人》詩:“我來能永日,蓮漏滴階前。” 清 納蘭性德 《浣溪沙》詞:“蓮漏三聲燭半條,杏花微雨濕輕綃?!眳⒁姟?蓮花漏 ”。
三聲
舊指軍中用以傳令的金鼓、笳、鐸之聲。 銀雀山 漢 墓竹簡《孫臏兵法·十陣》:“三聲既全,五彩必具,辨吾號聲,知五旗?!?/p>
雨濕
亦作“ 雨溼 ”。指陰雨天。 晉 王羲之 《雜帖四》:“月半,念足下,窮思深至,不可居忍。雨溼,體氣各何如?” 唐 杜甫 《兵車行》:“新鬼煩寃舊鬼哭,天陰雨濕聲啾啾?!?仇兆鰲 注:“ 后漢 陳寵 為太守, 洛陽城 每陰雨常有哭聲。”一本作“ 雨溼 ”。
紅綃
紅綃 (hóngxiāo) 紅色薄綢 red and thin silk 半匹紅綃一丈綾?!啤?白居易《賣炭翁》 一曲紅綃不知數(shù)?!啤?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納蘭性德名句,浣溪沙·蓮漏三聲燭半條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