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聲之發(fā)動夷夏,手澤所存?zhèn)髯訉O
出自宋代曾豐《參政瞿公之孫東廣機宜德遠惠收若詩以能問于》:
高廟中興初十年,大參內(nèi)制余百篇。
心聲之發(fā)動夷夏,手澤所存?zhèn)髯訉O。
得其傳者孫之嫡,參自道根至枝葉。
一元生二二生三,萬特取千千取百。
詩書其髓易其精,左右逢原筆縱橫。
公先聞道非后進,我后獲仁豈先生。
知津問津蓋有得,教玉琢玉其何名。
玉雖不以石作使,以磨易磋亦其理。
春秋以來有師承,博約之外無宗旨。
風(fēng)行水上舊為文,雷在地中新復(fù)理。
注釋參考
心聲
心聲 (xīnshēng) heartfelt wishes;thinking;aspiration 心里的話,真誠的意愿 指思想感情與文采發(fā)動
發(fā)動 (fādòng) start;launch 使開始 發(fā)動戰(zhàn)爭 使機器運轉(zhuǎn) 發(fā)動機器 使行動起來;動員 arouse;mobilize 發(fā)動群眾夷夏
(1).夷狄與華夏的并稱。古代常以指 中國 境內(nèi)的各族人民。《周書·于翼傳》:“ 翼 又推誠布信,事存寬簡,夷夏感悅,比之大小 馮君 焉?!?唐 劉禹錫 《賀赦表》:“用含弘光大之澤,副夷夏會同之心。” 明 徐渭 《初入京瞻宮闕》詩:“域中夷夏極,天上帝王家?!?/p>
(2).指少數(shù)民族地區(qū)與內(nèi)地。 唐 王勃 《滕王閣序》:“臺隍枕夷夏之交,賓主盡東南之美?!?/p>
手澤
[handwriting or articles left byone's forefathers] 先輩存跡
父沒而不能讀父之書,手澤存焉爾。——《禮記·玉藻》
詳細解釋猶手汗。后多用以稱先人或前輩的遺墨、遺物等?!抖Y記·玉藻》:“父沒而不能讀父之書,手澤存焉爾?!?孔穎達 疏:“謂其書有父平生所持手之潤澤存在焉,故不忍讀也?!?晉 潘岳 《皇女誄》:“披覽遺物,徘徊舊居,手澤未改,領(lǐng)膩如初?!?宋 李清照 《<金石錄>后序》:“今手澤如新,而墓木已拱?!?明 李東陽 《先府君墓焚新刻手稿感而有述示兆蕃》詩:“殘篇半零落,一一費探討。嗟哉手澤存,字法有遺稿?!?葉圣陶 《從西安到蘭州》:“我們?nèi)缃窨匆姷哪切┢教镆约吧缴弦击[一鱗的梯田,哪一處不留著歷代農(nóng)民改造自然的手澤?”
所存
謂心志所在。《孟子·盡心上》:“夫君子,所過者化,所存者神,上下與天地同流?!?朱熹 集注:“心所存主處?!?明 方孝孺 《戇窩記》:“余少慕古之戇者,欲起 長孺 、 子布 與之交而不可得,則思博交海內(nèi)之士,以觀其所存。”
子孫
子孫 (zǐsūn) 兒子和孫子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 子孫荷擔(dān)者三夫?!读凶印珕枴? 泛指后代 descendants;offspring;posterity 子孫相繼為王?!稇?zhàn)國策·趙策》 子孫侯者。 人主之子孫。 遠者及其子孫。曾豐名句,參政瞿公之孫東廣機宜德遠惠收若詩以能問于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