君看隨陽雁,各有稻粱謀
出自唐代杜甫《同諸公登慈恩寺塔》:
高標(biāo)跨蒼天,烈風(fēng)無時(shí)休。
自非曠士懷,登茲翻百憂。
方知象教力,足可追冥搜。
仰穿龍蛇窟,始出枝撐幽。
七星在北戶,河漢聲西流。
羲和鞭白日,少昊行清秋。
秦山忽破碎,涇渭不可求。
俯視但一氣,焉能辨皇州。
回首叫虞舜,蒼梧云正愁。
惜哉瑤池飲,日晏昆侖丘。
黃鵠去不息,哀鳴何所投。
君看隨陽雁,各有稻粱謀。
注釋參考
隨陽雁
(1).指大雁。因其為最有代表性的候鳥,隨著太陽的偏向北半球和南半球而北遷南徙,故稱。 唐 李冶 《送閻伯均往江州》詩:“唯有隨陽雁,年年來去飛。”
(2).比喻趨炎附勢(shì)者。 唐 杜甫 《同諸公登慈恩寺塔》詩:“君看隨陽雁,各有稻粱謀?!?/p>
稻粱謀
本指禽鳥尋覓食物,多用以比喻人謀求衣食。 唐 杜甫 《同諸公登慈恩寺塔》詩:“君看隨陽雁,各有稻粱謀。” 宋 王安石 《送惠思上人》詩:“因知網(wǎng)羅外,猶有稻粱謀?!?清 龔自珍 《詠史》:“避席畏聞文字獄,著書都為稻粱謀?!?/p>
杜甫名句,同諸公登慈恩寺塔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