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歐陽修《五代史宦官傳序》:
自古宦者亂人之國,其源深于女禍。
女,色而已,宦者之害,非一端也。
蓋其用事也近而習,其為心也專而忍。
能以小善中人之意,小信固人之心,使人主必信而親之。
待其已信,然后懼以禍福而把持之。
雖有忠臣、碩士列于朝廷,而人主以為去己疏遠,不若起居飲食、前后左右之親可恃也。
故前后左右者日益親,而忠臣、碩士日益疏,而人主之勢日益孤。
勢孤,則懼禍之心日益切,而把持者日益牢。
安危出其喜怒,禍患伏于帷闥,則向之所謂可恃者,乃所以為患也。
患已深而覺之,欲與疏遠之臣圖左右之親近,緩之則養(yǎng)禍而益深,急之則挾人主以為質。
雖有圣智,不能與謀。
謀之而不可為,為之而不可成,至其甚,則俱傷而兩敗。
故其大者亡國,其次亡身,而使奸豪得借以為資而起,至抉其種類,盡殺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。
此前史所載宦者之禍常如此者,非一世也。
夫為人主者,非欲養(yǎng)禍于內而疏忠臣、碩士于外,蓋其漸積而勢使之然也。
夫女色之惑,不幸而不悟,而禍斯及矣。
使其一悟,捽而去之可也。
宦者之為禍,雖欲悔悟,而勢有不得而去也,唐昭宗之事是已。
故曰“深于女禍者”,謂此也。
可不戒哉?
注釋參考
小善
(1).小的善行?!兑住だM辭下》:“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?!薄度龂尽の褐尽じ呷醾鳌贰?柔 上疏曰” 裴松之 注引 晉 孫盛 曰:“ 柔 不究明此術非盛王之道,宜開張遠義,蠲此近制;而陳法內之刑,以申一人之命,可謂心存小善,非王者之體?!?宋 呂公著 《進十事·修身》:“雖小善不可不行,雖小惡不可不去?!?/p>
(2).猶小技;小的長處。《史記·吳王濞列傳》:“今者主上興於姦,飾於邪臣,好小善,聽讒賊,擅變更律令?!?唐 韓愈 《進學解》:“占小善者率以録,名一藝者無不庸。”《宋史·吳璘傳》:“以小善進之,則僥倖者獲志,而邊人宿將之心怠矣。”
中人
中人 (zhōngrén) 在兩方之間調解、做見證或介紹買賣的人 go-between;middleman 一般人;中等人 the average person 中人之家 宦官 eunuch 中人監(jiān)織造者?!睹魇贰? 普通人 average ordinary man 才能不及中人?!獫h· 賈誼《過秦論》小信
(1).小事情上的誠信;在小節(jié)上拘泥守信。《左傳·莊公十年》:“公曰:‘犧牲玉帛,弗敢加也,必以信?!瘜υ唬骸⌒盼存?,神弗福也?!?唐 劉禹錫 《辯跡論》:“夫豈飾小信而要邪?道相籠久矣?!?清 鈕琇 《觚賸·西臺篤行》:“不瑣瑣以小信為意?!?/p>
(2).江海規(guī)律性的輕微漲水現象。 清 吳蔚光 《悲灶戶》詩:“大信已過小信來,盼到天晴還弗果?!?/p>
人主
人主 (rénzhǔ) 舊時專指一國之主,即帝王 monarch 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?!稇?zhàn)國策·趙策》歐陽修名句,五代史宦官傳序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