問事不知三語掾,閱人無意九方皋
出自宋代李彌遜《次韻葉成甫有懷見寄》:
來轅去棹亦勞勞,晚歲丘園避俗陶。
問事不知三語掾,閱人無意九方皋。
交論金石窮猶見,詩得江山老更豪。
清夢縱能追蠟屐,雨聲偏傍夜床高。
注釋參考
問事
問事 (wènshì) 問詢信息 inquire 問事臺 過問具體事務(wù) bother about something 科長從不問事不知
是指對于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,和知道的意思相反。三語掾
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文學》:“ 阮宣子 有令聞,太尉 王夷甫 見而問曰:‘ 老 莊 與圣教同異?’對曰:‘將無同?!旧破溲裕僦疄檗?。世謂‘三語掾’?!薄稌x書·阮瞻傳》亦載此事,但 王衍 作 王戎 , 阮修 作 阮瞻 。后常以“三語掾”作為幕府官的美稱。 唐 劉商 《雜言哀悼姚倉曹》詩:“可憐三語掾,長作九泉灰?!?宋 蘇軾 《虔州景德寺榮師湛然堂》詩:“欲知妙湛與總持,更問 江 東三語掾?!?金 元好問 《益父曹弟見過》詩:“從事舊慚三語掾,通家猶記十年兄?!?/p>
閱人
(1).觀看人;觀察人。 宋 陸游 《醉中浩歌罷戲書》詩:“老眼閲人真爛熟,壯心得酒旋消磨。”
(2).引申指檢查;審察。《紅樓夢》第七七回:“遂帶領(lǐng)眾人,又往別處去閲人?!?/p>
(3).指給人看相。語本《漢書·王吉貢禹等傳序》:“ 君平 ( 嚴君平 )卜筮於 成都 市……裁日閲數(shù)人,得百錢足自養(yǎng),則閉肆下簾而授《老子》?!薄抖膛陌阁@奇》卷八:“相士看見大驚道:‘先輩氣色極高。吾在此閲人多矣,無出君右者。’” 清 侯方域 《蹇千里傳》:“會有善相人者,過之曰:‘吾閲人多矣,公耳累累然,面狹而長,類 諸葛瑾 ,后當極人臣,必富貴,無相忘也。’”
(4).與人交往,結(jié)識。 宋 吳處厚 《青箱雜記》卷二:“ 執(zhí)中 好閲人,而 解賓王 最受知?!?明 吳寬 《湯媼傳》:“媼自 周 歷 漢 唐 至 宋 ,已二千餘歲,人謂其猶處子也,閲人雖多,無可以當意者。” 瞿秋白 《文藝雜著續(xù)輯·人才易得》:“美人兒而說‘多年’,自然是閱人多矣的徐娘了?!?/p>
無意
無意 (wúyì) 沒有做某件事的愿望 have no intention of (doing sth.) 對此無意深究 不是有意的 by chance 無意中說出了心里話九方皋
亦作“九方皐”。 春秋 時人,善相馬。相傳 伯樂 推薦他為 秦穆公 外出求馬,他不辨毛色雌雄,而觀察馬的內(nèi)神,因得天下良馬。 伯樂 稱他“得其精而忘其粗,在其內(nèi)而忘其外。”見《淮南子·道應(yīng)訓》、《列子·說符》。后用以喻善于發(fā)現(xiàn)人才的人。 宋 黃庭堅 《過平與懷李子先詩》:“世上豈無千里馬?人中難得 九方皋 ?!?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喬女》:“彼女子何知,而奇?zhèn)ト缡??若?九方皋 ,直牡視之矣?!?黃懺華 《亡友周仲穆哀辭》:“未懸雙玉劍,終負 九方皋 。”
李彌遜名句,次韻葉成甫有懷見寄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睿覽凝星璧,才儒集露門作者:宋庠作品:講讀春秋徹篇侍宴崇政殿奏御
- 地遠天寒飽雪霜,深林依舊十分香作者:孫應(yīng)時作品:江北梅開殊晚和林實之別駕韻
- 幾州春色入此盎,陳郎調(diào)酒如調(diào)羹
- 京兆従教思廣漢,會稽聊喜得方回。作者:蘇軾作品:送錢穆父出守越州絕句二首
- 員外心堅,使了販茶船作者:關(guān)漢卿作品:【雙調(diào)】碧玉簫 一
- 關(guān)河度幾重,邊色上離容
- 去國登樓聊自遣,越鄉(xiāng)懷璧不如貧作者:洪皓作品:用韻贈傅學士兼述懷思古
- 傍瑣窗、終日對文枰,翻新局
- 來朝細挹千林色,竟夕都忘萬籟聲作者:李曾伯作品:久雨之余隔窗聞雪簡書院諸丈二首
- 后日還朝飽風露,黑頭應(yīng)有雪絲侵作者:范成大作品:送張真甫中書奉祠歸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