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唐求《酬友生早秋》:
彤云將欲罷,蟬柳響如秋。
霧散九霄近,日程三伏愁。
殘陽(yáng)宿雨霽,高浪碎沙漚。
袪足余旬后,分襟任自由。
注釋參考
霧散
(1).喻消失凈盡。 晉 陸云 《盛德頌》:“ 三秦 席卷, 項(xiàng)籍 灰分,逋虜霧散,遺寇云徹?!薄端螘?shū)·鄧琬傳》:“昔 吳 楚 連衡, 燕 淮 勁悍,塵擾區(qū)內(nèi),聲沸 秦中 ,霧散埃滅,豈非先鑒。” 宋 吳文英 《瑞鶴仙·贈(zèng)絲鞋莊生》詞:“任真珠裝綴, 春申 客屨,今日風(fēng)流霧散?!?/p>
(2).喻盛多、廣泛。《文選·曹植<七啟>》:“獠徒云布,武騎霧散?!?劉良 注:“霧散,言多也?!?南朝 齊 王儉 《太宰褚彥回碑文》:“義既川流,文亦霧散?!?/p>
九霄
(1).天之極高處;高空。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暢玄》:“其高則冠蓋乎九霄,其曠則籠罩乎八隅?!?唐 武衡 《同幕中諸公送李侍御歸朝》詩(shī):“ 巴 江暮雨連 三峽 , 劍 壁危梁上九霄。” 徐特立 《言立》詩(shī):“丈夫落魄縱無(wú)聊,壯志依然抑九霄。”
(2).道家謂仙人居處。《文選·沉約<游沉道士館>詩(shī)》:“鋭意三山上,託慕九霄中?!?張銑 注:“九霄,九天仙人所居處也。” 唐 李白 《明堂賦》:“比乎 崑 山之天柱,矗九霄而垂云?!?王琦 注:“按道書(shū),九霄之名,謂赤霄、碧霄、青霄、絳霄、黅霄、紫霄、練霄、玄霄、縉霄也。一説以神霄、青霄、碧霄、丹霄、景霄、玉霄、瑯霄、紫霄、火霄為九霄。” 宋 陸游 《長(zhǎng)生觀觀月》詩(shī):“獨(dú)倚欄桿吹玉笛,道人不怕九霄寒?!?/p>
(3).喻皇帝居處。 唐 杜甫 《臘日》詩(shī):“口脂面藥隨恩澤,翠管銀罌下九霄。”
(4).借指帝王。 唐 包佶 《奉和常閣老晚秋集賢院即事寄贈(zèng)徐薛二侍郎》詩(shī):“九霄偏眷顧,三事早提攜?!?唐 黃滔 《敷水廬校書(shū)》詩(shī):“九霄無(wú)詔下,何事近清塵?”
日程
日程 (rìchéng) 根據(jù)日期安排的順序 programme 旅游日程 一天或每天的行程 itinerary三伏
三伏 (sānfú) 一年中最炎熱的時(shí)候。夏至后第三個(gè)庚日起為初伏,十天;然后是中伏,十天或二十天;再后是末伏,十天 the three ten-day periods of the hot season 如今是三伏天道,若竇娥委實(shí)冤枉,身死之后,天降三尺瑞雪。—— 關(guān)漢卿《竇娥冤》 專(zhuān)指末伏 the last of the three periods of the hot season唐求名句,酬友生早秋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