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堂發(fā)策肆雄深,四海旁招無遁逸
出自宋代趙蕃《畢叔文攜坡帖及與季真給事倡酬詩卷見訪于邢》:
精金美玉當(dāng)難朽,白衣蒼狗終何有。
胡為徑欲老東坡,應(yīng)坐生時宿南斗。
何時斯文日再中,共推元佑超群公。
袞衣已易深衣古,醴酒寧思客酒濃。
當(dāng)年政化方隨日,詔訪賢良設(shè)科十。
玉堂發(fā)策肆雄深,四海旁招無遁逸。
緬惟貞觀圖凌煙,功臣劍佩空蹌然。
未如武德藏書府,至今名字星日懸。
君之曾祖我高祖,想象聞風(fēng)謂千古。
書藏東里罔或存,集喜西臺刊未睹。
相逢已足慰悲涼,墨妙更許窺家藏。
趣奇造異兩邢子,置酒共親燈燭光。
注釋參考
玉堂
(1).玉飾的殿堂。亦為宮殿的美稱。 戰(zhàn)國 楚 宋玉 《風(fēng)賦》:“然后倘佯中庭,北上玉堂,躋於羅帷,經(jīng)於洞房,迺得為大王之風(fēng)也。”《韓非子·守道》:“人主甘服於玉堂之中?!?漢 劉向 《九嘆·逢紛》:“芙蓉蓋而菱華車兮,紫貝闕而玉堂。” 晉 孫綽 《游天臺山賦》:“朱閣玲瓏於林間,玉堂陰映於高隅。”
(2). 漢 宮殿名?!妒酚洝ば⑽浔炯o(jì)》:“於是作 建章 宮……其南有 玉堂 、 璧門 、 大鳥 之屬。” 司馬貞 索隱引《漢武故事》:“ 玉堂 基與 未央 前殿等,去地十二丈?!薄稏|觀漢記·孝沖皇帝紀(jì)》:“ 永嘉 元年春正月,帝崩於 玉堂 前殿?!?/p>
(3).泛指宮殿。 唐 杜甫 《進雕賦表》:“令 賈馬 之徒,得排金門,上玉堂者甚眾矣?!?/p>
(4).官署名。 漢 侍中有玉堂署, 宋 以后翰林院亦稱玉堂?!稘h書·李尋傳》:“過隨眾賢待詔,食太官,衣御府,久污玉堂之署?!?顏師古 注:“ 玉堂殿 在 未央宮 ?!?王先謙 補注引 何焯 曰:“ 漢 時待詔於 玉堂殿 , 唐 時待詔於翰林院,至 宋 以后,翰林遂并蒙玉堂之號?!薄端问贰ぬK易簡傳》:“帝嘗以輕綃飛白大書‘玉堂之署’四字,令 易簡 牓於廳額?!?明 李東陽 《院中即事》詩:“遙羨玉堂諸院長,酒杯能緑火能紅。”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一回:“至於那入金馬,登玉堂,是少年朋友的事業(yè),我過了景了。” 王闿運 《郭新楷傳》:“君逸才也,玉堂群彥為愧多矣。”
(5).嬪妃的居所。借指寵妃?!稘h書·谷永傳》:“抑損椒房玉堂之盛寵。” 顏師古 注:“玉堂,嬖幸之舍也?!薄逗鬂h書·翟酺傳》:“愿陛下親自勞恤,研精致思,勉求忠貞之臣,誅遠(yuǎn)佞諂之黨,損玉堂之盛。”
(6).神仙的居處?!段倪x·左思<吳都賦>》:“玉堂對霤,石室相距?!?劉逵 注:“玉堂石室,仙人居也?!?明 李東陽 《鏡川先生宅賞白牡丹》詩:“玉堂天上清,玉版天下白?!?/p>
(7).豪貴的宅第。 南朝 宋 鮑照 《喜雨》詩:“驚雷鳴桂渚,迴涓流玉堂?!?唐 張柬之 《東飛伯勞歌》:“窈窕玉堂褰翠幙,參差繡戶懸珠箔?!?清 朱彝尊 《水仙子·為毛大可挽姬人曼殊》曲:“玉堂傳説小名兒,檀板能歌絶妙詞?!?/p>
(8).經(jīng)穴名。《醫(yī)宗金鑒·正骨心法要旨·頭面部》:“玉堂在口內(nèi)上腭,一名上含,其竅即頑顙也。”
發(fā)策
(1).發(fā)出策問。古dai{1*1}考試把試題寫在策上,令應(yīng)試者作答,稱為策問,簡稱策。《漢書·公孫弘傳》:“上乃使 朱買臣 等難 弘 置 朔方 之便。發(fā)十策, 弘 不得一。” 顏師古 注:“言其利害十條, 弘 無以應(yīng)之?!薄独m(xù)資治通鑒·宋高宗建炎元年》:“主文者侍中 劉霄 ,故 遼 官,降於 金 ,憤 宋 助伐 金 ,發(fā)策,問 宋上皇 無道, 少帝 失信,舉人承風(fēng)旨,極口詆毀?!?/p>
(2).指所發(fā)出的策問?!端问贰さ缹W(xué)傳二·尹焞》:“嘗應(yīng)舉,發(fā)策有誅 元祐 諸臣議……不對而出。”
(3).發(fā)動策劃?!逗鬂h書·郅惲傳》:“方今鎮(zhèn)、歲、熒惑并在 漢 分翼、軫之域,去而復(fù)來, 漢 必再受命,福歸有德。如有順天發(fā)策者,必成大功?!?/p>
(4).撥動占卦用的蓍草。指占卜。 田北湖 《論文章源流》:“故太卜、太祝,共居宮府之中,鑄言必堅,發(fā)策尤秘,敷陳古往之訓(xùn),調(diào)劑窮變之局,世説有本,取信自徵?!?/p>
雄深
(1).雄渾深沉。 宋 梅堯臣 《讀<漢書·梅子真?zhèn)鳎驹姟罚骸捌湮男判凵?,爛然今可玩。” 明 胡應(yīng)麟 《詩藪·古體上》:“優(yōu)柔敦厚, 周 也;樸茂雄深, 漢 也;風(fēng)華秀發(fā), 唐 也?!?魯迅 《二心集·一八藝社習(xí)作展覽會小引》:“倒是在他們的履歷和作品的題目--故意題得香艷、漂渺、古怪、雄深。”參見“ 雄深雅健 ”。
(2).宏大幽深。 宋 歐陽修 《叢翠亭記》:“宜其山川之勢,雄深偉麗,以壯萬邦之所瞻?!?宋 蘇軾 《龜山辯才師》詩:“忽驚堂宇變雄深,坐覺風(fēng)雷生謦欬?!?/p>
海旁
海邊?!妒酚洝ぬ旃贂罚骸昂E酝枤庀髽桥_;廣野氣成宮闕然?!薄端问贰埵逡箓鳌罚骸跋饶鋲炎浜E裕疟?,舉火焚其舟?!?/p>
遁逸
亦作“遯逸”。1.避世隱居?!冻o·遠(yuǎn)游》:“形穆穆以浸遠(yuǎn)兮,離人羣而遁逸。” 王逸 注:“遁去風(fēng)俗,獨隱存也?!薄稌x書·李重傳》:“外無希世之容,內(nèi)全遁逸之節(jié)?!?南朝 宋 謝靈運 《山居賦》:“眇遯逸於人羣,長寄心於云霓。” 宋 蘇舜欽 《投匭疏》:“且遁逸之士,不示見聞,今陛下垂詔而雜舉之,是欲使之自見聞也?!?/p>
(2).退走;逃走。《梁書·侯景傳》:“賊黨大喜,告 景 曰:‘西師懼吾之強,必欲遁逸,不擊,將失之?!?宋 葉適 《故吏部侍郎劉公墓志銘》:“自兵起,鹽商不敢行,傳言虜且犯 通 泰 ,而提舉官相繼遯逸,鹽利大乏?!?清 二石生 《十洲春語》卷下:“役吏反牌,以遁逸為報?!币嘀赶?。 何其芳 《黃昏》:“我又曾有一些寂寞的光陰,在幽暗的窗子下,在長夜的爐火邊,我緊閉著門而它們?nèi)匀欢菀萘??!?/p>
(3).散失;遺漏。 宋 葉適 《<巽巖集>序》:“凡實録、正史、官文書,無不是正,就一律也;而又家録、野記,旁互參審,毫髮不使遁逸,邪正心跡,隨卷較然?!?/p>
(4).放縱;不可約束。 清 紀(jì)昀 《閱微草堂筆記·槐西雜志四》:“狼子野心,信不誣哉!然野心不過遁逸耳;陽為親昵,而陰懷不測,更不止於野心矣?!?/p>
趙蕃名句,畢叔文攜坡帖及與季真給事倡酬詩卷見訪于邢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李美麗的穿搭日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