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佚名《憶長安。七月》:
憶長安,七月時,槐花點散罘罳。
七夕針樓競出,。
中元香供初移。
繡轂金鞍無限,游人處處歸遲。
注釋參考
長安
[Chang'an] 長安地名始于秦朝,西漢、隋、唐等朝的都城,在今陜西西安一帶
詳細解釋(1).古都城名。 漢高祖 七年(公元前200年)定都于此。此后 東漢 獻帝 初、 西晉 愍帝 、 前趙 、 前秦 、 后秦 、 西魏 、 北周 、 隋 、 唐 皆于此定都。 西漢 末綠林、赤眉, 唐 末 黃巢 領(lǐng)導(dǎo)的農(nóng)民起義軍也曾建都于此。故城有二: 漢 城筑于 惠帝 時,在今 西安市 西北。 隋 城筑于 文帝 時,號 大興城 ,故址包有今 西安城 和城東、南、西一帶。 唐 末就舊城北部改筑新城,即今 西安城 。
(2). 唐 以后詩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稱。 唐 李白 《金陵》詩之一:“ 晉 家南渡日,此地舊 長安 。” 宋 周密 《武林舊事·淳熙八年》:“雪卻甚好,但恐 長安 有貧者?!?清 龔自珍 《同年馮文江索詩贈行》:“ 馮君 才大行孔修,少年挾策 長安 游。”
七月
《詩·豳風》中的一首。反映 西周 農(nóng)奴終年辛勞而不得溫飽的苦況。全詩八章八十八句,為《國風》中第一長篇。 南朝 齊 王融 《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》:“無衣無褐,必盈《七月》之嘆。” 宋 梅堯臣 《依韻吳沖卿秋蟲》:“今者《秋蟲》篇,不異《七月》章?!?清 王鳴盛 《蛾術(shù)編·詩序》:“蓋,《詩》有詠古而意在傷時者,《七月》、《信南山》、《采菽》之類是也?!?/p>
花點
(1).擊鼓時基調(diào)加花的一種華麗鼓點。 孫犁 《白洋淀紀事·光榮》:“一到這里,敲大鼓的故意敲了一套花點?!?/p>
(2).謂點射。 王集成 《團結(jié)自己,消滅敵人》:“說著拖過槍來……一邊打,還故意賣弄地來了個‘花點’?!?/p>
罘罳
①古代的一種屏風,設(shè)在門外。 ②設(shè)在屋檐下防鳥雀來筑巢的金屬網(wǎng)。‖也作罦罳。佚名名句,憶長安。七月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