至竟道心方始是,空耽山色亦無端
出自唐代貫休《溪寺水閣閑眺因寄宋使君》:
溪木蕭條一憑闌,玉霜飛后浪花寒。
釣魚船上風(fēng)煙暝,古木林中砧杵干。
至竟道心方始是,空耽山色亦無端。
誰如太守分憂外,時(shí)把西經(jīng)盡日看。
注釋參考
至竟
(1).直到最終?!逗鬂h書·樊英傳論》:“及徵 樊英 、 楊厚 ,朝廷若待神明,至竟無它異。”
(2).副詞。猶究竟。 唐 杜牧 《題桃花夫人廟》詩(shī):“至竟 息 忘緣底事?可憐 金谷 墮樓人!” 唐 羅隱 《錢塘江潮》詩(shī):“至竟朝昏誰主掌?好騎赬鯉問 陽(yáng)侯 ?!?清 錢謙益 《陸宣公墓道行》:“人生忠佞看到頭,至竟 延齡 在何許!”
道心
(1).指天理,義理。《書·大禹謨》:“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?!?蔡沉 集傳:“心者,人之知覺,主於中而應(yīng)於外者也。指其發(fā)於形氣者而言,則謂之人心,指其發(fā)於義理者而言,則謂之道心?!?宋 葉夢(mèng)得 《避暑錄話》卷上:“道心者,喜怒哀樂之未發(fā)者也?!?清 王夫之 《張子正蒙注·大心》:“其直指人心見性,妄意天性,不知道心,而以惟危之人心為性也?!?馮友蘭 等注:“ 宋 儒認(rèn)為道心就是天理,人心就是人欲。天理是精微的,人欲是危險(xiǎn)的?!?/p>
(2).客觀事物最基本的精神。 漢 王充 《論衡·薄葬》:“事莫明於有效,論莫定於有證,空言虛語,難得道心,人猶不信?!?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原道》:“爰自 風(fēng) 姓,暨於 孔氏 ,玄圣創(chuàng)典,素王述訓(xùn),莫不原道心以敷章,研神理而設(shè)教?!?陸侃如 注:“道是自然之道,那么道的心應(yīng)該指自然之道的基本精神?!?/p>
(3).佛教語。菩提心;悟道之心。 南朝 梁 慧皎 《高僧傳·yi{1-1}解四·釋道溫》:“yi{1-1}解足以析微,道心未易可測(cè)。”《壇經(jīng)·般若品》:“自若無道心,闇行不見道。”《西游記》第一回:“只見那班部中忽跳出一個(gè)通臂猿猴,厲聲高叫道:‘大王若是這般遠(yuǎn)慮,真所謂道心開發(fā)也?!?/p>
方始
方始 (fāngshǐ) 方才;才 just now 方始動(dòng)筆 待諸軍退盡,方始收兵?!度龂?guó)演義》山色
山的景色。 唐 岑參 《宿岐州北郭嚴(yán)給事別業(yè)》詩(shī):“郭外山色溟,主人林館秋?!?宋 歐陽(yáng)修 《朝中措·平山堂》詞:“平山欄檻倚晴空,山色有無中。” 葉圣陶 《從西安到蘭州》:“一會(huì)兒出了隧道,又看見窗外的天光山色。”
無端
無端 (wúduān) 沒來由;沒道理 unprovoked;for no reason at all 無端滋事 品性不端正 evil 無端賤婢 沒有盡頭 endless貫休名句,溪寺水閣閑眺因寄宋使君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