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崔顥《上巳》:
巳日帝城春,傾都祓禊晨。
停車須傍水,奏樂(lè)要驚塵。
弱柳障行騎,浮橋擁看人。
猶言日尚早,更向九龍津。
注釋參考
帝城
京都;皇城。《漢書·陳咸傳》:“即蒙 子公 力,得入帝城,死不恨。” 唐 王維 《奉和圣制春望之作應(yīng)制》:“云里帝城雙鳳闕,雨中春樹萬(wàn)人家。” 明 陳束 《都下秋雨夜飲王子長(zhǎng)宅》詩(shī):“安知非夢(mèng)寐,相對(duì)帝城陰。” 清 袁枚 《隨園詩(shī)話》卷一:“少婦昨宵家書到,催君迎看帝城花。”
祓禊
猶祓除。古祭名。源于古代“除惡之祭”?;蝈谒疄I( 薛君 《韓詩(shī)章句》),或秉火求福( 杜篤 《祓禊賦》)。 三國(guó) 魏 以前多在三月上巳, 魏 以后但在三月三日。然亦有延至秋季者( 劉楨 《魯都賦》)。 漢 劉楨 《魯都賦》:“及其素秋二七,天漢指隅,民胥祓禊,國(guó)于水嬉?!薄逗鬂h書·禮儀志上》“是月上巳,官民皆絜於東流水上” 南朝 梁 劉昭 注:“ 蔡邕 曰:《論語(yǔ)》‘暮春者,春服既成,冠者五六人,童子六七人,浴乎 沂 ,風(fēng)乎舞雩,詠而歸。’自上及下,古有此禮。今三月上巳,祓禊於水濱,蓋出於此。” 唐 張志和 《上巳日憶江南禊事》詩(shī):“ 黃河 西繞郡城流,上巳應(yīng)無(wú)祓禊游?!薄哆|史·王鼎傳》:“適上巳,與同志祓禊水濱,酌酒賦詩(shī)?!?清 龔自珍 《百字令》詞:“珂珮晨閒,文章秋橫,祓禊西山雨。”
崔顥名句,上巳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