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韓元吉《題金元鼎至樂堂》:
百歲休論七十稀,羨君林壤得熙怡。
賦歸已久同元亭,至樂真能慕啟期。
一壑過人聊自足,萬鐘于我亦何思。
故應(yīng)不羨紆朱貴,帶索行歌世未知。
注釋參考
賦歸
《論語·公冶長》:“子在 陳 曰:‘歸與,歸與!’”后因以“賦歸”表示告歸,辭官歸里。 宋 朱熹 《宿密庵分韻賦詩得衣字》:“明朝驛騎黃塵里,莫待迷涂始賦歸?!?明 宋濂 《送許時用還越中序》:“ 濂 竊自念時用英俊士,此行何所不至,鸞臺鳳閣將以次而升,何日能賦歸?”亦作“ 賦歸歟 ”。 清 袁枚 《隨園詩話》卷五:“而翁南下賦歸歟,值我新婚北上初。”
至樂
最高妙的音樂。《莊子·天運》:“夫至樂者,先應(yīng)之以人事,順之以天理,行之以五德,應(yīng)之以自然,然后調(diào)理四時,太和萬物?!薄秴问洗呵铩ぶ茦贰罚骸坝^至樂,必於至治?!薄洞蟠鞫Y記·王言》:“至樂無聲,而天下之民和?!?/p>
最大的快樂?!肚f子·至樂》:“至樂無樂,至譽無譽?!?晉 陸機 《招隱》詩:“至樂非有假,安事澆醇樸?!?明 方孝孺 《贈河南王僉事序》:“遇時而得位者,眾人之所慕,非君子至樂之所存也?!?/p>
真能
真正的才能。《列子·仲尼》:“知而忘情,能而不為,真知真能也?!?/p>
韓元吉名句,題金元鼎至樂堂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