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王灼《又和》:
可惜通三語,相期中六科。
南司章奏好,北闕縉紳多。
想見趨宣室,真成上郁羅,行裝宜速具,未用嘆奔波。
注釋參考
可惜
可惜 (kěxī) 值得惋惜 it’s a pity;it is to be regretted 這手套還沒有破,扔了多可惜 可惜 (kěxī) 憐惜;愛惜 feel pity for;use sparingly 他不愿吃那些零七八碎的東西,可惜那些錢?!仙帷恶橊勏樽印?h3>三語(1). 晉 王衍 向 阮修 問 老 莊 與儒教異同, 修 以“將無同”三字答之,猶言該是相同吧。見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文學》。后以指應對雋語。 唐 王維 《同崔傅答賢弟》詩:“更聞臺閣求三語,遙想風流第一人?!?宋 蘇軾 《次韻道潛留別》:“異同更莫疑三語,物我終當付八還?!眳⒁姟?三語掾 ”。
(2).指 宋 趙鼎 評論 邵伯溫 的三句話?!端问贰と辶謧鞫ど鄄疁亍罚骸?趙鼎 少從 伯溫 游,及當相,乞行追録,始贈秘閣修撰,嘗表 伯溫 之墓曰:‘以學行起 元祐 ,以名節(jié)居 紹圣 ,以言廢於 崇寧 ?!酪源巳Z盡 伯溫 出處云?!?/p>
期中
期中 (qīzhōng) 一學期的前半學期結束的時候,經(jīng)常在此時舉行考試并報告學生們的學習成績 midterm;midsemester六科
(1). 唐 宋 時科舉取士的六種科目。 唐 六科為:明經(jīng)、進士、秀才、明法、明書、明算。 唐 劉肅 《大唐新語·釐革》:“ 隋煬帝 改置明(經(jīng))、進(士)二科。國家因 隋 制,增置秀才、明法、明字、明算,并前為六科?!?宋 景德 天圣 時,其六科為:一、賢良方正,能直言極諫;二、博達墳典,明于教化;三、才識兼茂,明于體用;四、詳明政理,可使從政;五、識洞韜略,運籌決勝;六、軍謀宏遠,材任邊寄。 紹興 年間,又以文章典雅、節(jié)操方正、法理該通、節(jié)用愛民、剛方豈弟、智勇絕倫為六科。參閱 宋 王應麟 《小學紺珠·制度·六科》。
(2). 明 清 官制設有六科給事中,簡稱六科,掌侍從、規(guī)諫、補闕、拾遺,分察吏、戶、禮、兵、刑、工六部之事,糾其弊誤。
(3).謂谷、大麥、小麥、大豆、小豆、芝麻六種農(nóng)作物?!冻蹩膛陌阁@奇》卷三三:“不想遇著荒歉之年,六科未收?!?/p>
王灼名句,又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9穿衣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