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道沖《觀音大士贊》:
一切音聲相,是人聽以耳。
我圜通大士,唯以眼而聽。
非物以眼聽,六根互為用。
當(dāng)其互用時(shí),根境不相雜。
譬如帝珠網(wǎng),交光相融攝。
即此融攝相,各各住自位。
以此三昧力,普施于一切。
俾不離聲色,透出聲色海。
眼處若聞聲,耳處得解脫。
共證十方空,同名觀自在。
我作如是贊,定招妄語罪。
既招妄語罪,畫者亦是妄。
畫者既是妄,此相非真實(shí)。
于非真實(shí)處,此相常現(xiàn)前。
應(yīng)作如是觀,是真法供養(yǎng)。
注釋參考
作如是觀
語出《金剛經(jīng)》:“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(yīng)作如是觀?!焙笥糜诜褐笇δ骋皇挛镒魅绱说目捶?。 宋 蘇軾 《答孔子君頌》:“物去空現(xiàn),亦未嘗生。應(yīng)當(dāng)正遠(yuǎn),作如是觀。” 魯迅 《而已集·大衍發(fā)微》:“只作如是觀,雖然太煞風(fēng)景,對不住‘正人君子’們,然而我的眼光這樣,也就無法可想?!?/p>成語解釋如是:如此,這樣;觀:看,看法。抱這樣的看法。泛指對某一事物作如此的看法。作如是觀出處《金剛經(jīng)》:“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(yīng)作如是觀?!?h3>法供
佛教語。謂對佛、法、僧三寶的供養(yǎng)?!段簳め尷现尽罚骸?承明 元年八月, 高祖 於 永寧寺 ,設(shè)太法供,度良家男女為僧尼者百有餘人?!?唐 楊炯 《盂蘭盆賦》:“陳法供,飾盂蘭?!?清 龔自珍 《發(fā)大心文》:“佛涅槃時(shí),受我最后法供?!?/p>
釋道沖名句,觀音大士贊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