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宗杲《偈頌十四首》:
女流中有大丈夫,示現(xiàn)其身化其類。
以戒定慧解脫法,攝彼貪欲瞋恚癡。
雖處於中作佛事,如風行空無所衣。
過去未來及現(xiàn)在,塵沙諸佛及菩薩。
異口同音發(fā)是言,善哉奇特世然有。
心源清凈無憂喜,不作無喜無憂想。
逢場作戲隨世緣,而於世緣無所著。
六月火云燒碧空,雷聲忽震三千界。
銷降熱惱獲清涼,是彼丈夫誕時節(jié)。
我說此偈助光明,普施法界諸女人。
注釋參考
戒定慧
佛教語。指“三無漏法”,即防非止惡、息慮靜緣、破惑證真?!秹?jīng)·般若品》:“變?nèi)緸榻涠ɑ邸!薄段鍩魰ふ戮磿煻U師法嗣·薦福弘辯禪師》:“帝曰:‘云何名戒?’對曰:‘防非止惡謂之戒?!墼唬骸坪螢槎ǎ俊瘜υ唬骸婢?,心不隨緣名定?!墼唬骸坪螢榛郏俊瘜υ唬骸木尘憧?,照覽無惑名慧?!?宋 蘇軾 《贈虔州術(shù)士謝晉臣》詩:“死后人傳戒定慧,生時宿直斗?;?。” 范文瀾 《唐代佛教·佛教各宗派》:“佛教修行方法,不外戒定慧三種。戒如捉賊(煩惱),定如縛賊,慧如殺賊。因此學佛首先要守戒律?!?/p>
解脫
解脫 (jiětuō) 佛教指脫離苦惱,自在無礙 mukti;vimukta 果解脫否?!濉?全祖望《梅花嶺記》 甩掉;脫身 get rid of 諸事紛擾,使他無以解脫 開脫 absolve 為人解脫罪責貪欲
貪欲 (tānyù) 無休止地求取 greed;avarice;rapacity瞋恚
忿怒怨恨?!逗鬂h書·方術(shù)傳下·華佗》:“太守果大怒,令人追殺 佗 ,不及,因瞋恚,吐黑血數(shù)升而愈。”《百喻經(jīng)·人效王眼瞤喻》:“王聞是語,即大瞋恚,即便使人種種加害,擯令出國?!?明 李詡 《戒庵老人漫筆·二孝子傳》:“從父雖瞋恚,聽其語亟道母氏,已默默心動矣?!?梁啟超 《南??迪壬鷤鳌返诹拢骸拔岬蠓χM,吾何為瞋恚?吾何為退轉(zhuǎn)?以此自課,神明俱泰。”參見“ 瞋毒 ”。
釋宗杲名句,偈頌十四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