羽衣為其徒,識破陰陽爭
出自宋代文天祥《彭通伯衛(wèi)和堂》:
理身如理國,用藥如用兵。
人能保天和,于身為太平。
外邪奸其間,甚于寇搶攘。
守護(hù)一不謹(jǐn),乘間敵益勍。
古有黃帝書,猶今六韜經(jīng)。
悍夫命雄喙,仁將資參苓。
羽衣為其徒,識破陰陽爭。
指授別生死,錚然震能名。
道家攝鉛汞,膚腠如重扃。
到頭關(guān)鍵密,六氣無敢嬰。
君方建旗鼓,不敢走且驚。
他時櫜吾弓,閉門讀黃庭。
注釋參考
羽衣
(1).以羽毛織成的衣服。《史記·孝武本紀(jì)》:“天子又刻玉印曰‘天道將軍’,使使衣羽衣,夜立白茅上?!薄稘h書·郊祀志上》:“五利將軍亦衣羽衣?!?顏師古 注:“羽衣,以鳥羽為衣,取其神僊飛翔之意也?!卑?,五利將軍 欒大 , 漢武帝 時方士。
(2).常稱道士或神仙所著衣為羽衣。 三國 魏 曹植 《平陵東行》:“閶闔開,天衢通,被我羽衣乘飛龍。” 唐 鄭谷 《寄同年禮部趙郎中》詩:“仙步徐徐整羽衣,小儀澄澹轉(zhuǎn)中儀?!?宋 蘇軾 《后赤壁賦》:“夢一道士,羽衣翩仙,過 臨皋 之下?!薄段饔斡洝返诙幕兀骸暗婪匀唤罄@霧,羽衣偏是袖飄風(fēng)?!?/p>
(3).道士的代稱。 宋 范成大 《吳船錄》卷上:“有夷坦曰 芙蓉平 ,道人於彼種芎,非留旬日不可登,且涉入夷界,雖羽衣輩亦罕到?!?宋 錢易 《南部新書》丙:“忽有羽衣詣門,延之與語。” 清 黃景仁 《石鰲塢洞天福地遺址》詩:“羽衣散盡香火絶,時有丐者僵苔階?!?/p>
(4).指輕盈的衣衫。 南朝 宋 鮑照 《代白紵舞歌詞》之一:“ 吳 刀 楚 製為佩褘,纖羅霧縠垂羽衣?!?明 許潮 《寫風(fēng)情》:“我安排彩袖,慇懃捧玉髓,輕盈舞羽衣?!?冰心 《贊美所見》詩:“倘若是那夜我在星光中獨泛,你羽衣蹁躚飛到我的舟旁?!?/p>
(5).指《霓裳羽衣曲》。 唐 吳融 《華清宮》詩之二:“一曲《羽衣》聽不盡,至今遺恨水潺潺?!?宋 汪元量 《唐多令·吳江中秋》詞:“舞罷《羽衣》塵滿面,誰伴我,廣寒游?” 清 李漁 《玉搔頭·呼嵩》:“《羽衣》不奏人間曲,寶鼎時焚異國香?!?/p>
識破
識破 (shípò) 看穿;看破 penetrate;see through;recognize 識破他的偽裝,并揭發(fā)他的真面目陰陽
陰陽 (yīn-yáng) Yin and yang ,the two opposing principles in nature,the former feminine and nagative and the latter masculine and positive 古代哲學(xué)概念。古代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家把矛盾運動中的萬事萬物概括為“陰”、“陽”兩個對立的范疇,并以雙方變化的原理來說明物質(zhì)世界的運動 陰陽易位?!冻o·屈原·涉江》 日月運轉(zhuǎn)之學(xué) 陰陽歷算?!逗鬂h書·張衡傳》 研核陰陽。 天氣的變化 陰陽之變。——《呂氏春秋·察今》文天祥名句,彭通伯衛(wèi)和堂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