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魏晉曹操《薤露行》:
惟漢廿二世,所任誠不良。
沐猴而冠帶,知小而謀疆。
猶豫不敢斷,因狩執(zhí)君王。
白虹為貫日,己亦先受殃。
賊臣持國柄,殺主滅宇京。
蕩覆帝基業(yè),宗廟以燔喪。
播越西遷移,號泣而且行。
瞻彼洛城郭,微子為哀傷。
注釋參考
沐猴而冠
獼猴戴帽子。比喻外表雖裝扮得很像樣,但本質(zhì)卻掩蓋不了。常用來諷刺依附權勢、竊據(jù)名位之人?!稘h書·項籍傳》:“人謂 楚 人沐猴而冠耳,果然?!?顏師古 注:“言雖著人衣冠,其心不類人也?!薄稌x書·張載傳》:“至如軒冕黻班之士,茍不能匡化輔政,佐時益世,而徒俯仰取容,要榮求利,厚自封之資,豐私家之積,此沐猴而冠耳,尚焉足道哉!”亦省作“ 沐冠 ”。 宋 林希逸 《代毛穎謝表》:“志雖酬於脫穎,嘲莫解於沐冠。” 梁啟超 《論自尊》:“夫沐冠而喜者,戲猴之態(tài)也。投骨而嚙者,畜犬之情也。”
成語解釋沐猴:獼猴;冠:戴帽子。猴子穿衣戴帽,究竟不是真人。比喻虛有其表,形同傀儡。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(jù)權位的人。沐猴而冠出處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,果然。”曹操名句,薤露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