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文天祥《江行有感》:
蒲萄肥汗馬,荊棘冷銅駝。
巫峽朝云濕,洞庭秋水波。
窮愁空突兀,暗淚自滂沱。
莫恨吾生誤,江東才俊多。
注釋參考
蒲萄
(1).見“ 葡萄 ”。
(2).古代駿馬名。
汗馬
[achievement in war;war exploits;one's contributions in work] 原指立的戰(zhàn)功。后泛指工作中作出貢獻
棄私家之事,而必汗馬之勞。——《韓非子·五蠹》
矢石之難,汗馬之勞。此復受次賞。——《史記·晉世家》
蔡氏當先有汗馬功勞,不可令其無后。——《醒世恒言·蔡瑞虹忍辱報仇》
詳細解釋(1).戰(zhàn)馬奔走而出汗。喻指勞苦征戰(zhàn)。《北史·宇文貴傳》:“男兒當提劍汗馬以取公侯,何能為博士也!” 唐 杜甫 《收京》詩之三:“汗馬收宮闕,春城鏟賊壕。”亦借指戰(zhàn)功。 元 楊梓 《敬德不伏老》第二折:“這一位老將軍,姓 秦 字 叔寶 ,自降 唐 以來,與國家東蕩西除,南征北討,多有功勛,甚有汗馬?!眳⒁姟?汗馬之勞 ”。
(2).駿馬。亦指戰(zhàn)馬。 南朝 梁 沉約 《日出東南隅行》:“寶劒垂玉貝,汗馬飾金鞍?!?唐 劉濟 《出塞曲》:“汗馬牧秋月,疲兵臥霜風。” 明 張煌言 《代內(nèi)人獄中有寄》詩:“知君馳汗馬,豈敢怨紅顏?!?清 孫致彌 《秋感》詩:“一戰(zhàn)龍旂勞汗馬,廿年貝錦怨藏弓?!?/p>
荊棘
荊棘 (jīngjí) 荊:荊條,無刺;棘,酸棗,有刺。兩者常叢生為從莽。也泛指叢生于山野間的帶棘小灌木 thistles and thorns 斬荊棘?!巍?蘇洵《權(quán)書·六國論》銅駝
亦作“ 銅駞 ”。1.銅鑄的駱駝。多置于宮門寢殿之前。 晉 陸翙 《鄴中記》:“二銅駞如馬形,長一丈,高一丈,足如牛,尾長三尺,脊如馬鞍,在 中陽門 外,夾道相向。” 唐 段成式 《酉陽雜俎·物異》:“ 漢元帝 竟陵 元年, 長陵 銅駝生毛,毛端開花?!?元 薩都剌 《梅仙山行》:“ 咸陽 秋色壓宮樹,金人夜泣銅駝悲?!?清 唐孫華 《讀梅村先生<鹿樵紀聞>有感題長句六句之一》詩:“銅駝堙沒宮門草,金狄摩挲海上塵?!?/p>
(2).即 銅駝街 。 南朝 陳 徐陵 《洛陽道》詩之一:“東門向 金馬 ,南陌接 銅駝 ?!?金 元好問 《送張君美往南中》詩:“ 陽平 城邊握君手,不似 銅駞 洛陽 陌?!?清 顧炎武 《洛陽》詩:“ 金谷 荒煙合, 銅駞 蔓草縈。”參見“ 銅駝街 ”。
(3).借指京城,宮廷。 明 許潮 《龍山宴》:“ 洛陽 禾黍西風亂,銅駝王氣朝云散?!?清 秋瑾 《日人石井君索和》詩:“銅駝已陷悲回首,汗馬終慚未有功?!?/p>
文天祥名句,江行有感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