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張俞《楚中作》:
渺渺洞庭野,蕭蕭黃鶴樓。
水通云夢浦,人渡沔陽舟。
廣澤侵吳壤,孤城接郢丘。
山分三楚斷,溪入九江流。
寂寞休兵月,紛紜戰(zhàn)國秋。
吳生來赤壁,魏武定荊州。
六代憑形勢,群雄死寇仇。
凄涼帝子宅,浩蕩{右衤右爾}衡洲。
萬里浮云暮,千年故國愁。
武昌宮不見,麋鹿自群游。
注釋參考
六代
(1).指 黃帝 、 唐 、 虞 、 夏 、 殷 、 周 ?!稌x書·樂志上》:“ 周 始二《南》,《風(fēng)》兼六代。昔 黃帝 作《云門》, 堯 作《咸池》, 舜 作《大韶》, 禹 作《大夏》, 殷 作《大濩》, 周 作《大武》,所謂因前王之禮,設(shè)俯仰之容,和順積中,英華發(fā)外。” 南朝 梁 任昉 《天監(jiān)三年策秀才文》之一:“因六代之樂,宮判始辨?!?章炳麟 《文學(xué)說例》:“雖然,六代之樂,今盡崩阤?!?/p>
(2).指 唐 、 虞 、 夏 、 殷 、 周 、 漢 ?!顿Y治通鑒·魏明帝景初元年》:“然歷六代而考績之法不著,關(guān)七圣而課試之文不垂。” 胡三省 注:“六代, 唐 、 虞 、 夏 、 商 、 周 、 漢 ?!?/p>
(3).指 夏 、 殷 、 周 、 秦 、 漢 、 魏 。 三國 魏 曹冏 有《六代論》,論 夏 、 殷 、 周 、 秦 、 漢 、 魏 興衰之由。文見《三國志·魏志·武文世王公傳論》 裴松之 注引《魏氏春秋》?!赌淆R書·高祖十二王傳論》:“若夫六代之興亡, 曹冏 論之當(dāng)矣?!?/p>
(4).指 三國 吳 、 東晉 和 南朝 之 宋 、 齊 、 梁 、 陳 。 唐 李白 《留別金陵諸公》詩:“六代更霸王,遺跡見都城?!?宋 賀鑄 《水調(diào)歌頭·臺城游》詞:“南國本蕭灑,六代浸豪奢。” 清 顧炎武 《贈鄔處士繼思》詩:“筇穿 北固 雪,艇迷 京口 煙。六代江山好,愁來恣搜討?!?魯迅 《無題》詩之一:“六代綺羅成舊夢, 石頭城 上月如鉤?!?/p>
形勢
形勢 (xíngshì) 在其周圍環(huán)境中所處的情形或在一定時(shí)間內(nèi)各種情形的相對的或綜合的境況 situation;circumstance;condition;state of affairs群雄
群雄 (qúnxióng) 舊時(shí)稱在時(shí)局混亂中稱王稱霸的一些人 a large number of heroes 群雄割據(jù)死寇
指頑敵。 唐 韓愈 《與鄂州柳中丞書》之二:“豈以為閤下真能引孤軍單進(jìn),與死寇角逐,爭一旦僥倖之利哉?”
張俞名句,楚中作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