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是紫陽山下路,西風(fēng)仙袂揖浮丘
出自宋代方回《五月二十三日懷歸二首》:
拔茅猶在盍歸休,何事清河日倚樓。
百歲四分三已過,十朝九醉一無愁。
獨(dú)遺蕙帳容逋客,誰向瓜田識(shí)故侯。
定是紫陽山下路,西風(fēng)仙袂揖浮丘。
注釋參考
紫陽
(1). 宋 代理學(xué)家 朱熹 的別稱。 朱熹 之父 朱松 曾在 紫陽山 (在 安徽省 歙縣 )讀書。 朱熹 后居 福建 崇安 ,題廳事曰 紫陽書室 ,以示不忘。后人因以“紫陽”為 朱熹 的別稱。
(2).傳說中古代神仙常以紫陽為稱號(hào)。如 周穆王 時(shí) 李八百 號(hào) 紫陽真君 , 漢 周義山 、 宋 張伯端 俱號(hào) 紫陽真人 。亦用以泛指道士。 唐 吳筠 《游仙》詩之十五:“招攜紫陽友,合宴玉清臺(tái)。” 唐 錢起 《省中春暮酬嵩陽焦道士見招》詩:“多慚紫陽客,相憶白云深。”
下路
(1).前方;路邊?!俄n非子·十過》:“ 韓 使人之 楚 , 楚王 因發(fā)車騎陳之下路,謂 韓 使者曰:‘報(bào) 韓君 言弊邑之兵今將入境矣?!薄赌鲜贰ぶx靈運(yùn)傳》:“后 秦 郡府將 宋齊 受使至 涂口 ,行達(dá) 桃墟村 ,見有七人下路聚語,疑非常人,還告郡縣,遣兵隨 齊 掩討禽之?!?元 宮大挺 《七里灘》第三折:“見旗幟上月華日精,諕的些居民從速風(fēng)迸,呈百般的下路潛藏?zé)o掩映,不知您,帝王情,是怎生。”
(2).猶言下江,指 長(zhǎng)江 下游的地方?!缎咽篮阊浴げ倘鸷缛倘鑸?bào)仇》:“這番在下路脫了糧食,裝回頭貨回家,正趁著順風(fēng)行走。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三:“他有個(gè)妹子,嫁與下路人,住在 前門 ?!薄度辶滞馐贰返谑兀骸?宦成 聽見那兩個(gè)戴方巾的説的都是些 蕭山縣 的話--下路船上,不論甚么人,彼此都稱為‘客人’?!?/p>
(3).路為 宋 、 金 、 元 行政區(qū)劃名, 元 定轄區(qū)戶數(shù)在十萬以下者為下路。《元史·選舉志一》:“﹝ 至元 六年﹞十二月,中書省定學(xué)制頒行之,命諸路府官子弟入學(xué),上路二人,下路二人,府一人,州一人?!眳⒁姟?上路 ”。
西風(fēng)
西風(fēng) (xīfēng) 從西方吹來的風(fēng) westerly 溫帶的盛行西風(fēng) west wind 指秋風(fēng) 比喻腐朽沒落的力量或氣勢(shì)仙袂
仙人的衣袖。
浮丘
(1).即 浮丘公 ?!段倪x·郭璞<游仙詩>之三》:“左挹 浮丘 袖,右拍 洪崖 肩。” 李善 注引《列仙傳》:“ 浮丘公 接 王子喬 以上 嵩高山 ?!?唐 李白 《鳳笙篇》:“莫學(xué)吹笙 王子晉 ,一遇 浮丘 斷不還?!?唐 劉禹錫 《酬令狐相公見寄》詩:“何時(shí)得把 浮丘 袖?白日將昇第九天?!?宋 司馬光 《游仙曲》之二:“何時(shí)得接 浮丘 袂,滄海橫飛萬餘里。”參見“ 浮丘公 ”。
(2).復(fù)姓。 漢 有 浮丘伯 。見《漢書·儒林傳·申公》。
方回名句,五月二十三日懷歸二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歸心莫問三江水,旅服徒沾九日霜作者:張南史作品:陸勝宅秋暮雨中探韻同作
- 嗚呼宇宙之大我輩未嘗少,高歌一曲吾氣其庶伸作者:方回作品:贈(zèng)江東李提學(xué)
- 金玉裁王度,丹書奉帝俞作者:武元衡作品:奉酬淮南中書相公見寄
- 應(yīng)幕海邊郡,秋風(fēng)千里歸
- 戴響?zhàn)堔r(nóng)笠,眠聲羨釣船作者:宋祁作品:季春八日喜雨答李都官
- 繁杵聞深巷,寒煙下廢城。
- 笑白發(fā)如今,天教放浪,來往其間作者:辛棄疾作品:木蘭花慢(題上饒郡圃翠微樓)
- 雨收不覺在高處,卻見僮仆提攜偕作者:梅堯臣作品:送方進(jìn)士游廬山
- 勞心適有罪,養(yǎng)譽(yù)終天丑作者:王安石作品:酬王檐叔奉使江南訪茶法利害見寄
- 便應(yīng)執(zhí)箒洗仙壇,不用纖纖掃塵竹
- 10只有一道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