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范成大《重游南岳》:
舍舟得馬如馭氣,步入青松三十里。
我從蠻嶺瘴煙來,不怕雨云進岳趾。
憶昔南征款廟庭,往來無恙神所祉。
當(dāng)時已有歸田愿,帝臨此習(xí)如白水。
煌煌南正館于東,手握八觚溫玉璽。
駿奔灊霍左右輔,好生不殺扶炎紀(jì)。
崇禋竣事曉壇空,躋攀小試青鞋底。
不知云磴幾千丈,但見漫山白龍尾。
石頭招我上南臺,瑞應(yīng)闌干天半倚。
福嚴鐘聲過橋來,彷佛三生如夢里。
堂中尊者已先去,苔鎖巖扉何日啟?竹嫌磽確老逾瘦,松畏高寒蟠不起。
臞儒尚病怕深登,幽討未窮行且止。
我評七十二高峰,郁律穹窿少觀美。
儼然可瞻不可玩,往往雄爭如負扆。
乃知岳鎮(zhèn)蓋深厚,不與他山爭秀偉。
區(qū)區(qū)獻狀眩兒童,乳洞淡巖真戲耳。
注釋參考
過橋
迷信風(fēng)俗,“做七”時的一種儀式。 歐陽山 《三家巷》十七:“ 區(qū)細 和 區(qū)卓 捧著 區(qū)桃 的靈牌,到門口外面去‘過橋’。橋是竹枝扎成的,上面糊著金色的紙和銀色的紙,一共有兩座,一座叫金橋,一座叫銀橋。正位師姑宣讀了手卷,吹鼓手奏起‘三皈依’的樂章來,師姑們齊聲念唱。每唱一節(jié),正位師姑用手卷在橋上一指,靈牌就往上挪動一級。到了橋頂,又往下降;過了金橋,又過銀橋, 周炳 一直看到過完了橋,才告辭回家?!?/p>
彷佛
彷彿 (fǎngfú) 同“仿佛” as if三生
三生 (sānshēng) 佛家所說的三世轉(zhuǎn)生,即前生、今生和來生 the three lives of rebirth 世說三生如不謬,共疑巢許是前身。——白居易《贈張?zhí)幨可饺恕?三生有幸范成大名句,重游南岳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7荒島尋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