貞一來時送彩箋,一行歸雁慰驚弦。
出自唐朝柳宗元《奉酬楊侍郎丈因送八叔拾遺,戲》
貞一來時送彩箋,一行歸雁慰驚弦。
翰林寂寞誰為主,鳴鳳應(yīng)須早上天。
一生判卻歸休,謂著南冠到頭。
冶長雖解縲紲,無由得見東周。
注釋參考
貞一
守正專一。 漢 劉向 《列女傳·魯寡陶嬰》:“ 嬰 寡終身不改,君子謂 陶嬰 貞一而思?!薄端鍟に囆g(shù)傳序》:“近古涉乎斯術(shù)者,鮮有存夫貞一,多肆其淫僻,厚誣天道?!?沉鈞儒 《題女兒筱嬋與范君長江結(jié)婚紀(jì)念冊》詩:“人生有真愛,快樂在貞一。”
彩箋
亦作“ 彩牋 ”。 1.小幅彩色紙張。常供題詠或書信之用。 后蜀 歐陽炯 《三字令》詞:“彩牋書,紅粉淚,兩心知?!?清 富察敦崇 《燕京歲時記·紅票兒》:“每屆歲除,凡富貴之家以銀易錢者,皆用彩箋書寫,謂之紅票兒?!?/p>
(2).借指詩箋或書信。 宋 張先 《蝶戀花》詞:“欲寄彩牋兼尺素,山長水闊知何處?”
一行
一行 (yīxíng) 一面;一邊。表示兩個動作同時進(jìn)行 happen at the same moment 一經(jīng) even if 一行作吏 一群,多指同行的人 group travelling together;party 貧僧一行四人歸雁
亦作“ 歸鴈 ”。大雁春天北飛,秋天南飛,候時去來,故稱“歸雁”。 漢 蘇武 《報李陵書》:“豈可因歸雁以運糧,託景風(fēng)以餉軍哉?!?漢 張衡 《南都賦》:“歸鴈鳴鵽,黃稻鱻魚?!?晉 陸機 《擬古》詩之十二:“飜飜歸鴈集,嘒嘒寒蟬鳴。” 唐 王維 《使至塞上》詩:“征蓬出 漢 塞,歸雁入胡天。”
驚弦
曾受箭傷,遂聞弓弦聲而驚惶。 北周 庾信 《周大將軍襄城公鄭偉墓志銘》:“麋興鹿箭,雁落驚弦?!?清 黃遵憲 《雁》詩:“汝亦驚弦者,來歸過我廬。”參見“ 驚弓之鳥 ”。
柳宗元名句,奉酬楊侍郎丈因送八叔拾遺,戲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