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羅處約《泛太湖》:
三萬六千頃,湖侵海內(nèi)田。
逢山方得地,見月始知天。
南國吞將盡,東溟勢欲連。
何當(dāng)灑為雨,無處不豐年。
注釋參考
得地
(1).得到土地?!蹲髠鳌こ晒辍罚骸白拥闷鋰鴮殻乙嗟玫?,而紓于難,其榮多矣?!薄妒酚洝て皆萸淞袀鳌罚骸?秦 兵不獘而多得地,是彊 秦 而弱 趙 也?!?/p>
(2).得到適宜生長的土壤?!端囄念惥邸肪戆税艘?南朝 梁 沉約 《高松賦》:“鬱彼高松,棲根得地?!?唐 杜甫 《病柏》詩:“出非不得地,蟠據(jù)亦高大?!?宋 曹組 《好事近·梅》詞:“ 江 南得地故先開,不待有飛雪?!?/p>
(3).謂發(fā)跡。 元 李壽卿 《伍員chui{1*1}簫》第四折:“我父親其時便説,有一子是個村廝憨郎,久以后你須得地,略把眼照覻休忘?!?元 無名氏 《馬陵道》楔子:“ 龐涓 久后得地呵,此人是個短見薄識,絶恩絶義的人?!?/p>
羅處約名句,泛太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