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李洪《題戚仲騾綱圖》:
北風(fēng)吹雪飛千山,雪深山徑難往還。
長林喬木斂秀色,層崖疊嶂雕蒼顏。
山腹癡云結(jié)寒潤,山巔去天不盈寸。
溪湍巖瀑爭喧豗,獸蹄鳥跡皆逃遁。
中有驛使輸皇綱,群騾任重人束裝。
旌旗不展嵐氣濕,鞍轡穩(wěn)馭鑾聲鉠。
危橋當(dāng)?shù)啦豢蛇^,怒揮鞭箠軀慵惰。
棧閣縈紆鐵勒寒,荊榛暗刺氈衣破。
騾行迢遰風(fēng)蕭颾,倦來誰復(fù)鳴鞭梢。
忽逢大渡凜毛骨,深沉?xí)r若潛虬蛟。
作急呼舟渡斯水,尋得舟人來數(shù)里。
一舟已去一舟行,掉入深潭浪花起。
舟移岸曲人爭先,牽騾束貨行揮鞭。
蘆深峽束積雪滑,十步九止愁其顛。
騾行隤敗人枵腹,民家借爨黃粱熟。
人餐騾飼幸平恬,其奈門前去程促。
山前山后開梅花,臥溪枯樹寒槎牙。
關(guān)情一片青煙下,深閉柴門三四家。
行行漸出平川路,回首千山暝云霧。
自知驛舍更一程,指點(diǎn)山坳深處住。
解鞍摘貨驛舍寬,地爐榾柮煙辛酸。
群騾入廄人飽睡,明朝一驛可輸官。
絹落并刀慳數(shù)尺,衡從筆墨開胸臆。
盡將此景作此圖,輕描濃抹無凝積。
古來摩詰傳天真,此手那知復(fù)入神。
好將一本獻(xiàn)天子,能信邦家本兆民。
注釋參考
已去
已去 (yǐqù) 表示從現(xiàn)在起到將來的時間。“已”同“以”。可譯成“以后” afterwards;later 從此已去?!啤?李朝威《柳毅傳》入深
猶深入?!赌印ぬ柫睢罚骸坝心苋肷钪林鲊?,問之審信,賞之倍他候。”
浪花
(1) [spray;spindrift]∶波浪互相沖擊或拍擊在別的東西上激起的水點(diǎn)和泡沫
(2) [specific episode of sb.'s life;specific phenomenon]∶比喻生活中的特殊片段或現(xiàn)象
(3) [expense freely]∶隨意亂花
詳細(xì)解釋(1).亦作“ 浪華 ”。波浪互相沖擊或拍擊在別的東西上激起的水點(diǎn)和泡沫。《藝文類聚》卷九二引 南朝 梁元帝 《鴛鴦賦》:“朝浮兮浪華,夜集兮江沙。” 唐 李白 《姑熟十詠·天門山》:“岸映松色寒,石分浪花碎?!?宋 陸游 《雨中獨(dú)坐》詩:“ 馬目山 頭雨腳昏, 龍津橋 下浪花翻。” 魯迅 《野草·死火》:“當(dāng)我幼小的時候,本就愛看快艦激起的浪花,洪爐噴出的烈焰?!?/p>
(2).不結(jié)果實(shí)的花。也叫狂花。 北魏 賈思勰 《齊民要術(shù)·種瓜》:“無歧而花者,皆是浪花,終無瓜矣?!?/p>
(3).任意花費(fèi)。 明 沉榜 《宛署雜記·宣諭》:“九月,説與百姓每:收割畢日,毋要浪花,守度?!?/p>
李洪名句,題戚仲騾綱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4K影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