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印肅《頌十玄談》:
轉(zhuǎn)轉(zhuǎn),兩頭不著中心選。
無位真人是阿誰,佛祖鼻孔穿成串。
注釋參考
無位
(1).沒有界限或位置。 晉 郗超 《奉法要》:“夫罪福之於逆順,固必應(yīng)而無差者也。茍昧斯道,則邪正無位,寄心無準(zhǔn)矣?!?晉 王謐 《答桓太尉書》:“況佛教喻一生於彈指,期要終於永刼,語靈異之無位,設(shè)報應(yīng)於未兆,取之能信,不亦難乎!”
(2).指沒有一定的地位。 明 劉基 《全嬰堂序》:“夫濟人利物,無位不能焉?!?/p>
猶失位。謂在上故貴,但無人君之德,則失其位?!兑住だM辭上》:“貴而無位,高而無民?!?尚秉和 注:“在上故貴,失正故無位?!?/p>
真人
真人 (zhēnrén) 親身和活著的人 in the flesh; actual person 在銀幕上…但決非真人 道教稱有養(yǎng)本性或修行得道的人,多用做稱號 immortal阿誰
疑問代詞。猶言誰,何人。《樂府詩集·橫吹曲辭五·紫騮馬歌辭》:“十五從軍征,八十始得歸。道逢鄉(xiāng)里人:‘家中有阿誰?’”《三國志·蜀志·龐統(tǒng)傳》:“ 先主 謂曰:‘向者之論,阿誰為失?’” 元 李好古 《張生煮?!返诙郏骸皳苻D(zhuǎn)頂門關(guān)棙子,阿誰不是大羅仙?!?尹爟 《九月上越王臺》詩:“空教 陸賈 降雄策,此日 佗 城屬阿誰!”
佛祖
(1).佛教稱修行成道者為佛,開創(chuàng)宗派者為祖師,故稱成佛作祖者為佛祖。 宋 志磐 有《佛祖統(tǒng)紀(jì)》五十四卷,詳載 天臺宗 的源流。 宋 蘇軾 《和蔡景繁海州石室》詩:“前年開閣放柳枝,今年洗心歸佛祖?!?宋 何薳 《春渚紀(jì)聞·蘇黃秦書各有所僻》:“余家收 山谷 所書禪句幾三十餘首,有云……‘自是釣魚船上客,偶除鬚鬢著袈裟,佛祖位中留不住,夜來依舊宿蘆花?!?元 宋旡 《答無住和太初韻見寄》:“眼高無佛祖,詩癖有山兄?!?/p>
(2).指佛教的創(chuàng)始人 釋迦牟尼 。
(3).猶言老天爺。表示驚嘆之詞?!都t樓夢》第四一回:“ 劉姥姥 聽了,搖頭吐舌説道:‘我的佛祖!倒得十來隻雞來配他,怪道這個味兒!’”
鼻孔
鼻孔 (bíkǒng) 鼻子的外開口;泛指帶有鼻子外開口的鼻窩的前部 naris;nostril成串
成串 (chéngchuàn) 事物連貫成線索狀 string釋印肅名句,頌十玄談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