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李白《行路難三首》:
金樽清酒斗十千,玉盤珍羞直萬錢。
。
停杯投箸不能食,拔劍四顧心茫然。
。
欲渡黃河冰塞川,將登太行雪滿山。
。
閑來垂釣碧溪上,忽復(fù)乘舟夢日邊。
。
行路難!行路難!多歧路,今安在?。
長風(fēng)破浪會有時,直掛云帆濟(jì)滄海。
大道如青天,我獨(dú)不得出。
。
羞逐長安社中兒,赤雞白雉賭梨栗。
。
彈劍作歌奏苦聲,曳裾王門不稱情。
。
淮陰市井笑韓信,漢朝公卿忌賈生。
。
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,擁簪折節(jié)無嫌猜。
。
劇辛樂毅感恩分,輸肝剖膽效英才。
。
昭王白骨縈蔓草,誰人更掃黃金臺?。
行路難,歸去來!有耳莫洗潁川水,有口莫食首陽蕨。
。
含光混世貴無名,何用孤高比云月?。
吾觀自古賢達(dá)人,功成不退皆殞身。
。
子胥既棄吳江上,屈原終投湘水濱。
。
陸機(jī)雄才豈自保?李斯稅駕苦不早。
。
華亭鶴唳詎可聞?上蔡蒼鷹何足道?。
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(dá)生,秋風(fēng)忽憶江東行。
。
且樂生前一杯酒,何須身后千載名?
注釋參考
曳裾王門
《漢書·鄒陽傳》:“飾固陋之心,則何王之門不可曳長裾乎?”后以“曳裾王門”比喻在王侯權(quán)貴門下作食客。 唐 李白 《行路難》詩之二:“彈劍作歌奏苦聲,曳裾王門不稱情?!?明 唐順之 《趙府奉祀正王君墓志銘》:“如 王君 者縱不能宦達(dá),然使其得曳裾王門而驂后乘於 雁池 、 菟苑 之間,亦未為不遇也。” 清 厲鶚 《東城雜記·沉正叔》:“ 正叔 曰:吾得曳裾王門可耳,安能鬱鬱久居此!”
成語解釋曳:拉;裾:衣服的大襟。比喻在權(quán)貴的門下做食客。曳裾王門出處漢·鄒陽《上吳王書》:“飾固陋之心,則何王之門不可曳長裾乎?”使用例句彈劍作歌奏苦聲,曳裾王門不稱請。不稱
(1).不相稱;不相副。《詩·曹風(fēng)·候人》:“彼其之子,不稱其服?!?鄭玄 箋:“不稱者,言德薄而服尊?!薄妒酚洝の牡郾炯o(jì)》:“﹝ 孝文皇帝 ﹞德厚侔天地……明象乎日月,而廟樂不稱,朕甚懼焉。其為 孝文皇帝 廟為昭德之舞?!?晉 陸機(jī) 《文賦》:“恒患意不稱物,文不逮意?!薄抖膛陌阁@奇》卷六:“只怕小生才能淺薄,不稱將軍任使,豈敢推辭?!?清 魏源 《湘江舟行》詩之二:“十載畫 瀟湘 ,不稱 瀟湘 月?!?/p>
(2).不勝任;不稱職?!妒酚洝庮H藺相如列傳》:“ 括 母因曰:‘王終遣之,即有如不稱,妾得無隨坐乎?’”《漢書·宣帝紀(jì)》:“此朕之不明,吏之不稱,四方黎民將何仰哉!”《金史·章宗紀(jì)四》:“近制以鎮(zhèn)靜而知大體為稱職,苛細(xì)而闇於大體為不稱?!?/p>
(1).不顯揚(yáng)。 漢 司馬相如 《封禪文》:“歷選列辟,以迄於 秦 ……紛綸威蕤,湮滅而不稱者不可勝數(shù)?!?三國 吳 韋昭 《博弈論》:“蓋君子恥當(dāng)年而功不立,疾沒世而名不稱?!?/p>
(2).不稱道。 漢 司馬相如 《子虛賦》:“今足下不稱 楚王 之德厚,而盛推 云夢 以為高……竊為足下不取也。”
(3).不名;不叫做?!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(jì)》:“ 始皇 曰:吾慕真人,自謂‘真人’,不稱‘朕’?!?/p>
李白名句,行路難三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